春雨暗前山,春云行远林。
月落鸡犬静,谁闻梁甫吟。
巍巍兮高山,泠泠兮好音。
谁闻梁甫吟,惟恐山不深。
”`
寓天台水南四首
春雨暗前山,春云行远林。
月落鸡犬静,谁闻梁甫吟。
巍巍兮高山,泠泠兮好音。
谁闻梁甫吟,惟恐山不深。
注释
- 春雨:春天的雨水。
- 暗:遮蔽。
- 前山:指代诗人所在的地点前面的群山。
- 春云:春天的天空中的云。
- 行远林:飘浮在远处的树林间。
- 月落:月亮落下。
- 鸡犬静:夜晚时分,家畜和家禽都已进入梦乡,一切显得异常安静。
- 梁甫吟:一种古代诗歌形式,通常表达深沉的情感。
- 巍巍:宏伟,高大。
- 泠泠:清澈,悠扬。
- 好音:美好的音乐或声音。
- 唯恐:唯恐,生怕。
- 山不深:表达了深深的担忧或忧虑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诗中“春雨暗前山”和“春云行远林”两句,通过描绘春雨和春云的景色,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早晨。接下来的“月落鸡犬静”则进一步突出了夜晚的静谧。最后两句“谁闻梁甫吟,惟恐山不深”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孤独生活的担忧。整体上,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对亲情的渴望与自我的孤独感,反映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以及对情感深刻的抒发。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成功地捕捉了春季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