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教从今已远覃,翩翩作者问谁堪。
石经犹有中郎蔡,金匮曾夸太史谈。
至竟银钩并铁画,相传海北到天南。
诸生考古头浑白,禹穴何时更许探。

诗句:

声教从今已远覃,翩翩作者问谁堪。    
石经犹有中郎蔡,金匮曾夸太史谈。    
至竟银钩并铁画,相传海北到天南。    
诸生考古头浑白,禹穴何时更许探。    

翻译:

现在朝廷的教化已经传遍各地,谁能胜任这个职位?    
石碑上仍有汉代蔡邕的隶书,太史令的评语令人赞叹。    
直到最后,书法家的笔力与绘画的线条都能媲美,从渤海到南海。    
学生们在研究古代文字时都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探寻。    

注释:

  • 声音教化:指朝廷的统治和教化已经传播到全国各地。
  • 翩翩作者:指有才学的人或艺术家,形容其才华卓越。
  • 石经:指刻有古文经籍的石碑,这里指汉代石碑上的隶书。
  • 中郎蔡:指东汉时期的蔡邕,他以书法闻名,尤擅长隶书。
  • 金匮:古代的一种文书形式,这里指的是太史令的评语或记载。
  • 银钩:指书法作品的笔法,如银线般流畅有力。
  • 铁画:指绘画作品的线条,如铁一般刚劲有力。
  • 海北:指北方沿海地区,如山东半岛等地。
  • 禹穴: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所居住的地方,常被用来形容深奥难解的地方。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古代文化传承和艺术成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文化教育及艺术发展的期望。首句“声教从今已远覃”展现了当前文化的广泛传播,而“翩翩作者问谁堪”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如此广泛的传播下,还有谁能真正胜任这一重任。第二句通过“石经犹有中郎蔡,金匮曾夸太史谈”来强调历史的积淀与现代的辉煌。第三、四句“至竟银钩并铁画,相传海北到天南”赞美了书法和绘画的艺术造诣,以及其跨越地域的影响力。最后一句“诸生考古头浑白,禹穴何时更许探”则表达了对年轻学者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担忧,同时也寄寓了对文化传承和探索的深切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文化成就的赞美,以及对年轻学者的关怀和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文化教育及艺术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积极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