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清源葛已覃,君王问猎我犹堪。
百年耆旧如重见,九日登临得纵谈。
才子不知汾水上,仙人长在大江南。
明珠照夜应无数,要是层波更好探。
【诗句释义】
来自清源葛已覃,君王问猎我犹堪。
百年耆旧如重见,九日登临得纵谈。
才子不知汾水上,仙人长在大江南。
明珠照夜应无数,要是层波更好探。
【译文】
来自清源的葛氏已经茂盛,君王问猎我还能胜任。
百年老友如同重见,九日登高可以畅谈。
才子不知汾水在何处,仙人常在大江之南。
明珠照耀夜空应如繁星,若能深入水中探寻更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九日重阳节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重聚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来自清源葛已覃”,诗人描绘了来自清源地区的葛氏已经茂盛的景象。这里的“清源”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是诗人自指。而“葛已覃”则形容葛草生长得旺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人转向人与事的描述。“君王问猎我犹堪”一句,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依然能胜任君王的询问。这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品质,也显示了他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而描述了自己与老朋友重逢的喜悦。“百年耆旧如重见”,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老朋友重聚的感慨。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仿佛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这种友谊不仅让人感到温暖,还让人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第三句“九日登临得纵谈”,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相聚的情景。他们在九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登高远望,畅谈人生。这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他们通过交流彼此的经历和感悟,增进了友谊,也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
第四句“才子不知汾水在何处”,诗人巧妙地借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志向。这里“汾水”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或是某种象征意义,而“才子”则代表了诗人自己的形象。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有时却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定位的思考和困惑。
第五句“仙人长在大江南”,则是诗人对理想和追求的一种向往。在这里,“仙人”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超凡的能力,而“大江南”则代表了广阔的天地和无尽的机会。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仙人一样,拥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和能力,能够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地飞翔。
最后一句“明珠照夜应无数,要是层波更好探”,则是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探索欲望的体现。这里“明珠”代表着璀璨夺目的美丽,而“层波”则暗示了深邃的水面和未知的世界。诗人希望通过探索这些美丽的事物,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自然美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