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片牙旗水面长,蔡邕题在刺桐乡。
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
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
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
【注释】:
百片牙旗:指船帆上的彩绘。蔡邕: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作《独断》一书,对书法有较高研究。刺桐乡:即泉州,唐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云榭:指在洛阳的一座楼阁,为王恺所有,晋王恺与石崇争豪,以金谷园中水作赌注,石崇用铁如意击破其水盘,并把水倒入洛水。官衔:官职的称号。登临:登上高处。
【译文】:
百片彩帆在水面飘扬,蔡邕曾经题写“刺桐乡”。十年前我与友人在洛阳畅饮,一样官职却过洛阳。我也带着家人送别你,谁能扫地焚香独自离去?腊月里的野桥上寒梅如雪,千万不要登临忆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陈侍郎,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首联“百片牙旗水面长”,诗人以百片牙旗比喻船只上彩绘的长幡,形象描绘了船只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景象。接着,“蔡邕题在刺桐乡”。诗人引用历史上蔡邕为泉州刺桐乡题写的诗句,表达了对泉州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赞美。
颔联“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诗人回忆与友人在洛阳相聚的情景,两人共同饮酒畅谈,官衔相同,身份相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诗人表达了自己送别陈侍郎的心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感慨。诗人用“携家”和“扫地自焚香”两个细节来表达内心的不舍和痛苦。这两个细节既体现了诗人对陈侍郎的敬重和关心,又展现了诗人自己的情感波动和内心矛盾。
尾联“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诗人劝诫陈侍郎不要登临忆旧,以免影响心情。同时,诗人也暗示自己将离开这个城市,不再与陈侍郎见面。最后一句“莫要登临忆侍郎”,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又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陈侍郎的送别和对其离别时的劝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泉州的美丽景色和历史底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