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滩头处士家,我从何日离天涯。
木棉高长云成絮,瞿麦平铺雪作花。
【注释】
滩头:指江边。成季:诗人的朋友。何日:何时,什么时候。
【赏析】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时诗人在长安。
首句“道桐庐有诗示成季”是交代写作缘由。“道桐庐”,道,告诉;桐庐,唐属杭州府,为今杭州市之古称。据《太平寰宇记》载:“桐庐县,县北有富春山,山南有桐庐山。”故址即今之桐庐县。“有诗”,指友人成氏所寄的诗。当时作者被罢黜,流放至浔阳,而友人成季仍在桐庐,故向成季传达了桐庐的诗情。
第二句“此是滩头处士家”,是说桐庐的这位朋友就是诗人曾经游历过的那位滩头的隐居者。“滩头”,指长江中游的白沙洲,亦名西陵滩。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是滩头”,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处士”,泛指隐士,此处借以称友人。《旧唐书·陆象先传》载:“象先与刘轲、吕渭、张景翔等俱隐于九仙山,人谓之‘五老隐’。”可见当时文人多有隐遁之志,所以“滩头处士家”实指那些遁世高士的居所,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三句“我从何日离天涯”,是说自从诗人离家以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天涯,而这次从潭州到浔阳的路上,又再次来到了长江边。“何日”即何时的意思,这里指何时离开过家乡。“天涯”原是指天边的尽头,后用以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离别的地方。这里指远离故乡之地。“从何日”,诗人用了反诘的语气,表现出他对自己离开乡邦之久和思归之情的迫切。“离天涯”,则表明了诗人此时身处异乡,心系故土,难以割舍的深情。
最后一句“木棉高长云成絮,瞿麦平铺雪作花”,是说木棉树长得很高,把云朵都压成了棉花絮;瞿麦花开,像一片片雪花铺在空中,显得格外洁白。这两句描绘了江南地区春天里的美丽景色。木棉花开,其红色的花瓣犹如白色的絮,而瞿麦花开的时候则如雪一般洁白。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桐庐这位朋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观察力,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