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桃花发,山鹃叫得频。
今年同听处,吴下未归人。
客泪滴残月,物情愁暮春。
胥江有清水,聊与濯衣尘。

诗句翻译: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山杜鹃就不停地叫唤。今年我们再次相聚于此,但吴下的你还未回家。客居他乡的泪水滴在残月之下,物是人非,暮春时节让人愁绪满怀。胥江边上有条清澈的小河,我在这里洗涤尘世的疲惫。

赏析:

《同郑鲁望听杜鹃》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季节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动作细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桃花盛开、山杜鹃鸣的春天,感受到了诗人和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别离之苦。

首句“每到桃花发,山鹃叫得频”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时,山杜鹃也频繁地发出叫声的景象。这不仅点明了时间背景,也为后文的相聚增添了情感色彩。接下来的两句“今年同听处,吴下未归人”则表达了与友人虽在同一地点聆听杜鹃的叫声,却因为友人还未回到故乡而无法团聚的遗憾。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友情的珍贵,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第三句“客泪滴残月,物情愁暮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这里的“客泪”不仅是指诗人自己的泪水,更是对友人未归的一种象征性表达。而“物情愁暮春”则进一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胥江有汪水,卿与濯衣尘”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诗人在胥江边的汪水中洗涤着衣服,象征着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如同被尘埃覆盖的衣物,需要洗净才能恢复原有的纯净。

《同郑鲁望听杜鹃》以其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情感以及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友情画面,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