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客去懒冠巾,尽日看山自在身。
饮涧猿来惊照影,泊枝禽起近冲人。
黑云欲雨易成晚,红叶如花不当春。
却忆东门牵犬恨,当年何似布衣贫。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释义:
- 山中:衡门,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用木头或者竹子搭建,中间留有空隙。客去懒冠巾,客人离开懒得整理衣冠。尽日看山自在身,整日欣赏山水,感到自在舒适。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译文:衡门之下,客已离去,我懒得整理衣帽,整日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徜徉。涧水边,猿猴惊扰了我的影子;枝头鸟儿,掠过我的头顶,仿佛要与我亲近。乌云密布,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但天色却迟迟未变。秋天的枫叶如火如荼,美得不像春天的颜色。想起东门牵犬的日子,那时的我,是何等的贫穷而自由。
- 赏析:这首诗以“山中”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诗中的“山中”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个心灵的归宿。诗人通过“尽日看山自在身”、“黑云欲雨易成晚”、“红叶如花不当春”等诗句,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中。同时,“却忆东门牵犬恨,当年何似布衣贫”一句,更是将诗人的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 注释:衡门,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用木头或者竹子搭建,中间留有空隙。客去懒冠巾,客人离开懒得整理衣帽。尽日看山自在身,整日欣赏山水,感到自在舒适。饮涧猿来惊照影,涧水边,猿猴惊扰了我的影子;枝头鸟儿,掠过我的头顶,仿佛要与我亲近。泊枝禽起近冲人,树枝上的小鸟,它们掠过我的头顶,似乎在向我靠近。黑云欲雨易成晚,乌云密布,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但天色却迟迟未变。红叶如花不当春,秋天的枫叶色彩艳丽,美得不像春天的颜色。却忆东门牵犬恨,想起东门牵犬的日子,那时的我,是何等的贫穷而自由。当年何似布衣贫,感叹当年的生活多么简朴而自由。
- 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山中》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