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母嗟陟屺,思亲徒望云。
可怜魏孝子,不比狄参军。

望母嗟陟屺,思亲徒望云。
可怜魏孝子,不比狄参军。

译文
望着远方的家乡,母亲在山间高处叹息,思念亲人只能望着天空发呆;可怜那位古代的魏孝子,他的孝顺之情并不如那狄仁杰般出众。

注释

  1. 望母嗟陟屺(qǐ):遥望家乡,感叹母亲孤独生活的情景。
  2. 思亲徒望云:思念远方亲人,只能抬头望向天空。
  3. 可怜魏孝子:这里指古代的魏文帝曹丕,他以孝顺闻名,但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不同人物的孝顺差异。
  4. 不比狄参军:狄仁杰是唐朝的一位名将和政治家,以其智慧和公正著称,而此处用以反衬魏孝子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两位著名的孝顺人物——魏文帝和狄仁杰,展示了诗人对于孝道的看法及评价标准。在宋代,林同创作了《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中包含了对各种孝顺行为的描述。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一个远在他乡的母亲,以及一个无法亲自照顾母亲的子女,传达了一种深切的孝心与无奈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源于对父母的敬爱和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孝道的重视和期待。

诗歌的结构较为简洁,通过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诗中通过“望母”和“思亲”两个画面,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同时也映射出个体与家庭关系的复杂性。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诗人不仅传递了孝道的理念,还深刻体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

通过对古代典型孝子如魏文帝和狄仁杰的比较,诗人不仅展现了不同的孝行表现,更引发了读者对于孝行本质的思考。这种对比不仅是文学修辞的需要,也是对传统孝道的一种反思和批判,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以其简洁而深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孝道的理解和表达,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