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劳曾是孝,那更委诸人。
建已老白首,中裙涤必亲。
【解析】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贤者的孝道共有240篇,这是其中的第一篇。注释时要注意理解“贤者”一词的含义,并要结合注释和译文来理解诗歌大意。
“服劳曾是孝,那更委诸人。建已老白首,中裙涤必亲。”:服劳本是孝道的一种表现,但为什么还要再交给别人呢?我已年事已高头发皆白,洗涤衣裳的重任一定要亲自承担吗?注释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如“服”“曾”“是”“那”“建”“已”等词句,理解其含义和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译文应做到准确通顺。赏析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及艺术风格。
【答案】
(l)《贤者之孝》
(2)第一段:贤者的孝道共有240篇,这是其中的第一篇。服(侍奉)劳本是孝道的一种表现,但为什么还要再交给别人呢?
(3)第二段:我已年事已高头发皆白,洗涤衣裳的重任一定要亲自承担吗?
赏析:
此诗以“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开篇,交代了全诗的主题——颂扬贤者的孝道。开头两句,诗人用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为什么贤者的孝道还要再交给别人呢?这看似矛盾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担忧和不满,表达了自己对贤者孝道的推崇和赞美之情。
中间四句,诗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服劳本是孝道的一种表现,但为什么还要再交给别人呢?诗人的回答是在暗示现实社会的不公和不合理之处。他通过对比贤者和一般人在服劳问题上的差异,揭示了贤者孝道的伟大和崇高。而那些被认为应该承担重负的人,却因为年老、身体衰弱而不能胜任,只能将重任交给贤者来完成。这种现实的反差更加凸显了贤者的孝道的非凡和伟大。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自己年老体弱的现实情况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洗涤衣裳重任的无奈和辛酸。他虽然已经年过古稀,头发皆白,但却不得不亲自承担起这一繁重的任务。这不禁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此诗通过颂扬贤者的孝道,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贤者孝道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现实、表达情感、展望未来的人生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