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来太学,即得誉诸儒。
岂以习诗苦,应云与母俱。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孝经》篇名)
可能来太学,即得誉诸儒。
岂以习诗苦,应云与母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孝思。诗中用“贤者之孝”来概括,意指孝顺父母是为人之道,是圣贤所推崇的美德。诗人在太学中求学,得到了诸儒的赞誉,这既是对他学问的认可,也是对他品德的肯定。然而诗人并不以此为满足,因为他深知,真正的学问和成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因此,他选择放弃学业,回家陪伴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母亲的孝爱。这是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深沉而真挚的爱。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又有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之心。诗人以孝道为出发点,通过对太学的描绘、对诸儒赞誉的回忆以及对母亲思念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孝子的形象。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学问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这种对孝与学的双重追求,既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那就是既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又要有卓越的学识才华。这种理想人格既体现在个人身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中。它要求我们既要注重道德修养,也要注重学识才华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有学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