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见房太守,殷勤奉旨甘。
那能不心愧,岂止是颜惭。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指《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二则“曾参养母”故事。
亲见房太守,殷勤奉旨甘(qǐn yí fǔ shǒu):亲眼看到房玄龄对母亲极其孝敬,他尽心尽力地遵从皇上的旨意去侍奉自己的母亲。
那能不心愧,岂止是颜惭(yīn cáng liú bái):难道仅仅感到羞愧吗?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房玄龄的诗,赞扬他以孝顺之心奉养母亲的事迹。全诗语言简练、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房玄龄的崇敬之情。
开头两句,点明主题,赞颂房玄龄的孝道:“那能不心愧,岂止是颜惭。”这里,诗人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段,将“那能不心愧,岂止是颜惭”与“房太守”联系起来,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又突出了人物形象。“那能”、“岂止”两个词语,强调了作者对房玄龄的敬重之情。
第三句紧承上文,进一步赞美房玄龄的孝道:“那能不心愧”,即房玄龄对母亲极其孝敬,他尽心尽力地遵从皇上的旨意去侍奉自己的母亲。“殷勤奉旨甘”,既表达了房玄龄对母亲的孝敬之心,又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孝道观念。
最后两句,再次强调房玄龄的孝道:“岂止是颜惭。”意思是说,房玄龄不仅对母亲极为孝敬,而且其行为令人感动,使作者感到惭愧不已。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颜惭”与“岂止”联系起来,既表达了作者对房玄龄的敬佩之情,又突出了房玄龄的行为令人感动。
这首诗以赞美房玄龄的孝道为主旨,通过描写他侍奉母亲的行为,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心和高尚的品德。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