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旧所理,汾曲有田庐。
何意求闻达,弹琴自著书。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指《论语》。“贤者之孝”共二十四篇,为孔丘所撰。“二百四十”,实为四十二,盖误书也。“契”,即“契”。

先人旧所理:指先人的坟地和旧居。先人,这里指已死的祖父、父亲;故称先人之旧居为先人旧所理。

汾曲有田庐:指在太原的汾曲(地名,今属山西)有祖上留下的田产和房舍。汾水曲流,所以称汾曲。

何意求闻达:意谓自己并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安分守己,勤勉劳作。

弹琴自著书:指自己以弹琴作乐为业,闲暇之余还写诗作文,自娱自乐。

【赏析】

这是一首述志诗。全诗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慕富贵,安于清贫,专心学问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贤者之孝”是说孝顺父母是儒家的重要德目。《论语》中就有“孝”的教诲,但《论语》中的“孝”与本文所言的“孝”有所不同。“二百四十”是虚数,实际上是指《孝经》二十篇。“贤”指有德行的人,“孝”指孝道。“孝”是孔子最重视的道德规范之一,因此“贤者之孝”又可称为“孝经”。

“先人旧所理,汾曲有田庐。”意思是说,先人的坟地和旧居都在太原的汾曲(今属山西),而作者自己还在太原的汾曲(今属山西)过着清贫的生活。

“何意求闻达”,意思是说,我为什么还要去追求名声与地位呢?“闻达”指名扬天下,显贵荣达。

“弹琴自著书”,意思是说,我以弹琴作乐为乐事,闲暇之余还写诗作文,自娱自乐。“弹琴”指弹奏古琴,“著书”指编撰著作。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