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路松阴好,归鞭为小停。
苔封石面紫,藤络树身青。
庵古无人住,蝉多过客听。
少时文会处,近里有祠庭。

【注释】:

  1. 资福岭庵:位于资福岭下的一座寺庙,是诗人的居所。
  2. 岭路:指资福岭的路。
  3. 松阴:指松树的阴影。
  4. 苔封石面:指长年累月被苔藓覆盖的石质表面。
  5. 藤络树身:指树木上缠绕着的藤条。
  6. 蝉多过客听:指蝉鸣声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聆听。
  7. 文会处:指诗人曾经举行文会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资福岭庵前的生活场景。
首句“岭路松阴好”描绘出一条通往山顶的山路两旁,长满青翠松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次句“归鞭为小停”则写出了诗人回家后,在山路上稍作停留,欣赏四周的风景。
第三、四句“苔封石面紫,藤络树身青”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景色,石头上的苔藓颜色深沉,而树上的藤蔓则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五、六句“庵古无人住,蝉多过客听”则写出了山上的寂静和蝉鸣声的悦耳,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最后两句“少时文会处,近里有祠庭”则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此举办文会的场景,以及周边的祠堂庭院。
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