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猎江滨万彩旗,恋恩非止送公时。
贤如司马家求像,教比文翁学有祠。
半月趣行三被旨,残年惜别两攒眉。
东南民力闽尤困,到日论思首及之。

【注释】

  1. 别吴帅:告别吴帅。吴帅,即吴元济,当时任淮西节度使。
  2. 司马家求像:指司马光在河南辉县修有石塔,以石刻《资治通鉴》为“家求像”。
  3. 文翁学有祠:指文翁在蜀郡成都建立学宫,后建有文翁祠。
  4. 半月趣行三被旨:指唐僖宗时宰相崔胤欲杀宦官,密谋于月中行事,结果事败被赐死。
  5. 残年惜别两攒眉:指白居易与元稹的诗友、友人王播因得罪当权者而遭贬谪,白居易送其出潼关,王播临别作《赠元九诗》云:“相逢未识面,相送已离肠。”
  6. 东南民力闽尤困:指唐末农民起义,东南地区特别是福建地区,人民负担最重。
  7. 到日论思首及之:指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希望皇帝能想到解决人民的困苦问题。到日,指到达任所;论思,指考虑和思考。
    【赏析】
    本诗是诗人对吴元济的饯别之作。前四句写吴元济辞别的情景,后八句叙诗人的感怀。吴元济,字元济,幽州昌平(今北京)人,曾官至平卢淄青等道副大使,封郑国公。天复元年二月,朱全忠遣李克用以兵逼郓州,元济遣使降于硃全忠,四月,朱全忠以兵攻郓州,十一月,克郓州,元济自杀。
    这首诗的首句写江边彩旗猎猎,喻示战乱。次句写吴元济离开之时,感激之情非止于送公之时。颔联说吴元济为人贤明,他像司马光那样的清正廉洁,又比得上文翁那样的教化有方。颈联说自己虽被贬谪,但朝廷仍念念不忘自己。尾联写吴元济离去后,西北一带的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希望吴元济到了任地能够体恤民间疾苦,为民请命。
    诗人用“恋恩”二字概括了送别的内容。诗人既表达了对吴元济的敬爱,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伤感之情。诗人认为吴元济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颔联中,诗人称赞吴元济为政清廉,教化有方,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颈联中的“惜别”一词,表明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尾联中,诗人希望吴元济能够体恤民生,为民请命。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也寄托了他个人的情怀。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八句抒情表志。全诗紧扣离别的主题,通过对吴元济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