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翁痴处苦难言,半似禅宗半似仙。
适意酒杯中味道,寄心诗句里参玄。
虽然也作人间梦,但觉元无俗下缘。
剩把残编消日子,不妨吟罢枕书眠。

《痴翁》是南宋诗人林希逸的作品,其全诗如下:

痴翁

痴翁痴处苦难言,半似禅宗半似仙。

适意酒杯中味道,寄心诗句里参玄。

虽然也作人间梦,但觉元无俗下缘。

剩把残编消日子,不妨吟罢枕书眠。

得译文金陵史痴翁名忠,字廷直。 –惜未能板行耳。

得译文金陵史痴翁名忠,字廷直。 能诗,又能为新声乐府。 性豪爽不羁,不喜权贵人,有不合,辄引去;或径以言折之不顾。 遇所善则留连忘怀,无贵贱皆与款洽。 家有楼,近冶城,扁曰“卧痴”,下列图书敦彝,位置雅洁。 有酒肴,引客笑谈,呼卢其中,不醉不已。 然翁饮辄醉,醉则按拍歌新词,音吐清亮,旁若无人。 有姬何,名玉仙,号白云道人,聪慧解篆书,居常以文字相娱乐,甚适也。 有时出游,辄附舟而行,不告家人所往。 年逾八十,预命发引,已随而行,谓之“生殡”。 其达生玩世如此。

得译文金陵史痴翁名忠,字廷直。 能诗,又能为新声乐府。 性豪爽不羁,不喜权贵人,有不合,辄引去;或径以言折之不顾。 遇所善则留连忘怀,无贵贱皆与款洽。 家有楼,近冶城,扁曰“卧痴”,下列图书敦彝,位置雅洁。 有酒肴,引客笑谈,呼卢其中,不醉不已。 然翁饮辄醉,醉则按拍歌新词,音吐清亮,旁若无人。 有姬何,名玉仙,号白云道人,聪慧解篆书,居常以文字相娱乐,甚适也。 有时出游,辄附舟而行,不告家人所往。 年逾八十,预命发引,已随而行,谓之“生殡”。 其达生玩世如此。}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作者介绍
  • 林希逸,字肃翁,号竹溪、庸斋,南宋福州福清人,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 。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
    痴翁痴处苦难言,半似禅宗半似仙。
    适意酒杯中味道,寄心诗句里参玄。
    虽然也作人间梦,但觉元无俗下缘。
    剩把残编消日子,不妨吟罢枕书眠。
  • 翻译:痴翁身处痴境难以言语形容,如同禅宗又如仙家。
    在美酒和诗句中寻找愉悦的味道,将心意寄托于诗词之中,探寻其中的玄妙哲理。
    虽然痴翁也做着人间的梦,但是感觉上并没有世俗的牵绊。
    闲暇时,翻阅残缺的书籍消磨时间,不妨吟诵完诗词后安然入睡。
  1. 诗句赏析
  • “痴翁痴处苦难言,半似禅宗半似仙。”:这句表达了痴翁所处的境界既非寻常,又像是禅宗与仙家的融合。他的内心世界深邃而神秘,让人难以用言语完全描述。
  • “适意酒杯中味道,寄心诗句里参玄。”:这里的“适意”指的是通过饮酒和吟诗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而“参玄”则是深入探讨诗词中的哲理,寻求更深的理解。
  • “虽然也作人间梦,但觉元无俗下缘。”:尽管痴翁也像常人一样做梦,但他感觉到自己并未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保持着一种超脱的状态。
  • “剩把残编消日子,不妨吟罢枕书眠。”:这句话展现了痴翁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即使只是阅读残缺的书籍,也能充实每一天;而吟诵诗词之后,便可以安心地进入梦乡。
  1. 关键词解释
  • “适意”,在这里意味着在饮酒和吟诗中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净化和提升。
  • “参玄”,即探究深奥的哲理,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诗歌中融入深刻的哲学思考,可以让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 “人间梦”,这里可能指的是痴翁在现实世界中的活动,也可能指他在精神世界中的梦境。无论是哪种梦境,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 “无俗下缘”,意味着痴翁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和世俗的利益,保持一份清净和独立。这种超脱的境界,使得他能更专注于内心的探索和精神的成长。
  1. 结语
  • 这首诗通过对痴翁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他不仅在物质上享受生活,更在精神层面追求深刻和超越。这种独特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