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骸虽在果谁亲,本地风光见是真。
隐几正忘吾与我,开奁忽讶彼何人。
叔敖还许伶优学,西子何如里妇颦。
遥想当年游镜殿,化身千百未为神。
诗句解读:
- 三和镜中我:指诗人在三和镜子中的自我形象。
- 百骸虽在果谁亲,本地风光见是真:身体虽然存在,但谁能真正了解我?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存在与认知的困惑。
- 隐几正忘吾与我,开奁忽讶彼何人:当自己沉浸在思考之中时,忘记了自我与他人的区别;打开梳妆匣子时,又突然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 叔敖还许伶优学,西子何如里妇颦:叔敖(春秋时期楚国名将)也许可以向伶优学习勇敢和智慧;西施(古代美女)和里妇(普通妇女)相比,似乎更显得美丽动人。
- 遥想当年游镜殿,化身千百未为神:回忆起当年游览镜殿的情景,觉得自己只是千百个化身之一,还未达到真正的神境。
译文:
我在三和镜中看到了自己,但身体的存在却让人无法真正理解我。
当我沉浸在自我思考中,我忘记了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当我拿起梳妆匣时,我又发现我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我曾经像伶优(古代的表演者)一样勇敢和智慧,但我仍然不如西施的美丽和里妇的温婉。
我想象着年轻时曾游览过镜殿的情景,那时的我只是无数化身中的一个,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神的境界。
注释:
- 三和镜中我:指诗人在镜子中看到的形象。
- 百骸虽在果谁亲:即使身体存在,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我的百骸(即身体的各个部分)呢?
- 隐几正忘吾与我:形容诗人在沉思或冥想时,完全忘记了自我与他人的区别。
- 开奁忽讶彼何人:打开梳妆匣时,忽然惊讶于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 叔敖还许伶优学:比喻自己可以像伶优(古代的表演者)一样勇敢和智慧。
- 西子何如里妇颦:以西施和里妇相比,认为西施的美丽和里妇的温婉更加吸引人。
- 遥想当年游镜殿:回忆年轻时曾经游览过镜殿的经历。
- 化身千百未为神:形容自己在无数的化身中,还未能达到真正的神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镜中形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我存在的困惑和对自我价值的质疑。诗中的“百骸虽在”和“本地风光见是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存在的疑惑和对真实自我的认识。而“开奁忽讶彼何人”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存在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