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早已逼难兄,声动贤关指日听。
万卷饱看双眼碧,一篇聊换半身青。
三都赋出愁无纸,千佛名题会有经。
投老溪干吟送别,旧游回首梦炉亭。

【注释】

送陈伯厚试上庠:在科举考试中,考生称应试为“试”。伯厚,即陈伯厚,人名。

才华早已逼难兄:意思是说,你的才学已经远远超出你哥哥的水平。

声动贤关指日听:贤关,指贤明的人,这里指主考官。指日,表示近在旦夕,即将到来,也就是很快就要听到好消息的意思。

万卷饱看双眼碧:意思是说,你已经读遍了所有经典著作,所以眼光变得锐利,像绿色一样。

一篇聊换半身青:意思是说,你的文章写得如此之好,足以让人的面貌焕发青春活力。

三都赋出愁无纸:意思是说,你的《三都赋》已经写出来了,但是找不到纸张来装订。三都,指东吴、西蜀和南越三个国家。

千佛名题会有经:意思是说,你已经写出了许多佛教经文,而且这些文章都已经写完,只需要再写几篇就可以了。

投老溪干吟送别:投老,指年老。溪干,指在溪水边。

旧游回首梦炉亭:旧游,指的是过去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炉亭,指一座供人们休息或娱乐的小亭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人才的诗作。全诗通过对陈伯厚才学的赞美,表达了对年轻人前途的祝福和期望。

首句“才华早已逼难兄”,意思是说,你的才学已经远远超出你哥哥的水平。这既表达了你对陈伯厚才学的赞赏之情,也暗示了陈伯厚在你心中的地位。第二句“声动贤关指日听”则进一步强调了陈伯厚在才学方面的成就,同时也表达了你对陈伯厚即将取得辉煌成就的期待。

第三句“万卷饱看双眼碧”和第四句“一篇聊换半身青”是对陈伯厚才学的具体描述。这里的“万卷”和“一篇”都是用来形容陈伯厚才学过人的。而“双眼碧”、“半身青”则是用来形容陈伯厚才学之深、之广,仿佛能够穿透一切,令人惊叹不已。

第五句“三都赋出愁无纸”则是对陈伯厚作品的高度评价。这里的“三都赋”指的是陈伯厚的一篇文章,而“愁无纸”则是形容这篇文章写得如此精彩、深刻,以至于找不到纸张来装订。这既表达了你对陈伯厚文章的赞美之情,也暗示了你对陈伯厚才华的认可。

第六句“千佛名题会有经”和第七句“投老溪干吟送别”则分别从创作和生活两个方面表达了你对陈伯厚的支持和祝愿。这两联诗分别表达了你对陈伯厚创作才能的认可,以及对他人生经历的祝福。

这首诗通过赞美陈伯厚的才学,表达了对年轻人前途的祝福和期望。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