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邑从前盛俊英,谁家再世擅时名。
乃翁障水流归巽,此士笺天拔去丁。
标美于嵇如鹤在,文工似愈以虫鸣。
同时六士多翔翥,事业轩轩洗耳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炼字,就是用最恰当的字去表现最好的诗句。炼字能使诗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使诗的内涵更为丰富深厚,使诗人的笔力更臻圆浑、饱满和高远。“乃翁障水流归巽”,意思是:我的老父亲把江水挡住,使之回归到东边。“此士笺天拔去丁”,意思是:这个士人写文章,可以像嵇康那样高迈超脱。“标美于嵇如鹤在,文工似愈以虫鸣”,意思是:他的才情之美,就像那高山上的鹤一样清雅;他的文学才华,如同越鸟叫的声音一样美妙。“同时六士多翔翥,事业轩轩洗耳听”,意思是:同时代的文人学士都纷纷扬名,他们的功业显赫,令人侧目相视。
【答案】
译文:
永邑从前很盛俊,哪个人家再世就时名。
我家老父挡流水,归流东边不西行。
才情高迈胜嵇康,文章优美越鸟鸣。
文人学士皆扬名,功业赫赫令人惊。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韩同舍先为友人陈复斋作《辨见志》并赠之,复斋有诗赞美,作者便作了这首诗来酬答。首联是第一句。“永邑”指永州,今属湖南。唐时,永州的辖地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零陵地区。“前”,即之前。“盛”,指兴盛。“谁家”二字是问语。“再世”,这里指再次出现或再现。“擅”,占有、占据。“时名”,当时的名声。“障水”,“障”是阻挡的意思,“水”指湘江的水。“归巽”,指顺流而东,回到东方。“丁”,通“盯”,指眼睛。“笺天”,指写文章。“拔”,超越。“越鸟”,指越王勾践。《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者醉焉,因吐胆从之,曰:‘女先负矣,女必忘会稽之耻乎?’故越国有忧也。”《吴越春秋》中说:“夫差闻越诉,恐遂亡越,乃令大夫种筑城带郭于国境之内,以备吴兵,起五湖君子为胥靡,令大夫种守于干里之内。”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大夫范蠡与文种逃至楚国,楚王封他们官做大夫,范蠡辞谢说:“臣闻鄙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其共患难而不能共处安乐,此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也。今天下得无需越数年而成甲楯三千,然后王将奈何?”于是,越王派他出使吴国,三年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复国。“笺天拔去丁”的意思是:我的老父亲把江水挡住,使之回归到东方。“此士”,指陈复斋。“笺天”,指写文章。“拔”,超越。“丁”,通“盯”,指眼睛。“标美”,这里指写出美好的东西。“如鹤在”,指像鹤一样高雅。“文工”,指文章做得好。“愈”,通“悦”。《战国策·齐策一》:“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客百余人,食无余。以义报怨,以德报德。”《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内敏而外恭,中烈而外温,得人意则喜,不得则欲气害心,性愤发而怒。”《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以赞言,口以给言,笔札所及,万理俱举。”《北史·崔暹传》:“性清简寡欲,虽居要职,未尝妄有所营,每有宾客,常留连宴饮,至于夜分乃罢。”《南齐书·孔稚珪传》:“好学博达,著述甚富,撰古今奇趣,名为八表四部传。”《南史·沈炯传》:“炯才高识远,善谈笑,能属文,著《续晋阳秋》。又为宋孝武将佐,颇知治体。”以上都是引用典故和名人言论来说明自己才艺很高。“六士”,指陈复斋等文人。他们扬名立万,声名远播,令人瞩目。“事业”,指功业和事业。“轩轩”,形容高大的样子。“洗耳”原指孔子听到乐声后洗耳朵表示恭敬;后比喻专心倾听或专心学习。“诸贤”,指陈复斋等人。他们才华出众,成就斐然,令人刮目相看。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典故和名言警句,抒发了诗人的豪气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