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学亲闻正始音,半生为母欲投簪。
游环璧水成名去,为念珠曹得誉深。
贤比邺侯家有传,达如康节病先吟。
宁需郡幕辞台幕,到死知君铁石心。

陈家紫藤花下赠周判官

白居易咏画绝句赏析

陈家紫藤花下,周判官挥毫泼墨,留下千古传颂佳作。诗中以“半生为母欲投簪”表达对艺术执着追求,“游环璧水成名去”彰显其名扬四海之志。“贤比邺侯家有传,达如康节病先吟”赞其才情与品德并重,“宁需郡幕辞台幕,到死知君铁石心”寄予深厚情谊。此诗不仅赞美了陈判官的绘画技艺,更体现了白居易对友情、才情与道德的深刻思考。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份艺术与情感交融的佳作。

一、诗句解读

  • “师学亲闻正始音”:这里指白居易本人对音乐和诗歌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
  • “半生为母欲投簪”: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家庭的责任,以及他对于艺术的执着。
  • “游环璧水成名去”:描述了周判官的名声远扬,如同环绕着珍宝的水一样,吸引了四方的目光。
  • “为念珠曹得誉深”:珠曹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此处比喻周判官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 “贤比邺侯家有传”:邺侯指的是曹操,这里比喻周判官的才情被后人所传颂。
  • “达如康节病先吟”:康节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范仲淹,这里的“吟”可能是指他在晚年所作的诗词。
  • “宁需郡幕辞台幕”:表达了即使辞去官职,也无悔于心的情感。
  • “到死知君铁石心”:铁石心意味着坚定不移的心志,表达了对朋友至死不渝的情谊。

二、译文对照

  • “师学亲闻正始音”:我在学习中深深听到了正始的音乐之声。
  • “半生为母欲投簪”:我为了母亲,愿意放弃我的一生。
  • “游环璧水成名去”:我的名字像珍珠宝玉一般,在水边流传。
  • “为念珠曹得誉深”:我的名字被人们深深地记住和尊敬。
  • “贤比邺侯家有传”:他的才情堪比曹操,被后人传颂。
  • “达如康节病先吟”:康节在晚年仍然坚持创作,就像我一样。
  • “宁需郡幕辞台幕”:我不需要离开朝廷,就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 “到死知君铁石心”:我深知你对我的友情,就像铁石般坚定。

三、注释解析

  • “师学亲闻正始音”:师学指的是白居易的学问和才华,正始音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音乐风格。这里表达了白居易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 “半生为母欲投簪”:母指母亲,投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象征着放弃一切。这里表达了白居易为母所迫,不得不放弃自己追求艺术的梦想。
  • “游环璧水成名去”:环璧水是形容名声在外的水,成名去表示名声远扬。这里描绘了周判官名声显赫的形象。
  • “贤比邺侯家有传”:邺侯是指曹操,家有传指的是家族中世代相传的声誉。这里比喻周判官的才华被历史铭记。
  • “达如康节病先吟”:康节是北宋范仲淹的字,病前吟指的是他在生病时仍然坚持写作。这里比喻周判官即使在病重时也不忘创作。
  • “宁需郡幕辞台幕”:郡幕和台幕都是古代官员的官位,辞幕表示辞去职位。这里表达了即使辞去官职,也无悔于心的情感。
  • “到死知君铁石心”:铁石心指的是坚定不移的心志,知君是了解你的意思。这里表达了对友谊深厚和对朋友至死不渝的情谊。

四、赏析

  1. 艺术成就
  • 绘画技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周判官的绘画技艺。
  • 艺术魅力:诗中的“能生丽思千花外,善点秾姿五彩中”表达了画作超越自然之美的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绘画作品的独特韵味。
  1. 情感表达
  • 执着追求:“半生为母欲投簪”表达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反映了艺术家对艺术事业的无限热情和坚定信念。
  • 深厚情谊:“宁需郡幕辞台幕,到死知君铁石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至死不渝的情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纽带。
  1. 文化价值
  • 传承价值:这首诗作为唐代文学作品的代表,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 审美启示
  • 艺术欣赏:诗中的绘画技艺和艺术魅力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启示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注意细节和情感的传递。
  • 人生感悟:这首诗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理解人生的不同角度,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积极地追求美好与和谐。
  1. 社会意义
  • 弘扬文化:这首诗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 促进交流:通过这首诗,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强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题花子赠渭州陈判官》不仅展现了陈判官的绘画技艺和才情,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智慧的佳作。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陈判官的绘画技艺,更体现了他对友情、才情与道德的深刻思考。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份艺术与情感交融的佳作,感受那份深沉的情感力量和无尽的智慧光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