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奇如许,空山阅几春。
千寻依鸟道,一半是龙鳞。
磥砢真如石,扶持果有神。
雪犹留败甲,云不露全身。
藤比髯尤老,根疑爪欲伸。
伫看雷雨夜,一跃到天津。
枯木半龙鳞
枯死的树木犹如龙的鳞片般奇异,空荡的山林历经数个春天。
千寻依鸟道,一半是龙鳞。
磥砢真如石,扶持果有神。
雪犹留败甲,云不露全身。
藤比髯尤老,根疑爪欲伸。
伫看雷雨夜,一跃到天津。
注释:
- 枯木半龙鳞:形容枯木上的树皮纹理如同龙鳞一般奇特。
- 枯死:指树木已经干枯,失去生机。
- 龙鳞:古代神话中龙的鳞片,此处用以形容树木的纹理像龙鳞一样独特。
- 空山:指寂静的山林,没有其他生物的声音。
- 阅几春:经历了几个春天的时间。
- 千寻:形容距离很长,比喻距离之远。
- 磥砢:形容石头参差不齐的样子。
- 石:指石头。
- 扶持:支撑、保护的意思。
- 败甲:指草木在冰雪中的残骸。
- 云不露全身:指云层遮盖了天空,使整个大地都变得昏暗无光。
- 髯:指胡须。
- 根疑爪欲伸:形容树木的根系非常发达,仿佛想要伸向远方。
- 雷雨夜:指暴风雨来临的时候。
- 一跃到天津:形容树木迅速生长,仿佛要一跃而过整个天地。
赏析:
这首诗以枯木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的独特之处。诗人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中提到了许多自然景观,如龙鳞、石头、败甲、云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最后一句“一跃到天津”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