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仗祁连外,穷荒鸟雀呼。
登台真帝子,绝幕遁单于。
百级云中见,千官帐下趋。
穹庐垂旷野,警跸近清都。
汉地今无虏,秦城枉避胡。
呼韩天日谒,却入渭桥图。
【注释】
天仗:天子的仪仗。祁连:山名,在今甘肃境内,是黄河和大通河发源的地方。
穷荒:边远荒凉之地,这里指沙漠。鸟雀呼:形容声音嘈杂。
帝子:帝王之子,指汉武帝。
绝幕:登上高处。
百级:一阶一百级台阶。
云中见:形容地势高峻,云雾缭绕,好像能看见人一样。
千官:指文武百官。帐下趋:指从帐幕中出来迎接。
穹庐:毡帐,这里指匈奴王庭的毡帐。垂:下垂。旷野:广阔的原野。
警跸(bì):皇帝出行时所设的路障,禁止车马通行。清都:指长安城。
汉地:指中原地区,汉代的故土。今:现在的。无虏:没有外患。
秦城:指长安城,秦汉两代的都城。枉避胡:白白地躲避匈奴。
却入:退回。渭桥:在长安城外,因渭水得名,是通往长安的重要交通要道。图:图谋、谋划。
【译文】
天仗矗立祁连之外,穷荒之地鸟雀啼叫。
登台真是帝子的英明,绝壁之上遁入单于的领地。
一阶一百级台阶上云中出现,千官从帐幕中走出来迎接。
毡帐下垂在辽阔的原野,禁驾近在长安城旁。
汉地如今没有外患,秦城的百姓白白躲避胡虏。
匈奴称天为日来谒见,退回后谋划如何进攻长安。
【赏析】
《登单于台》是一首描写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入侵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单于台的险峻和壮丽景色,以及汉武帝登上单于台后的表现,展现了汉武帝英明神武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边塞形势的紧张和对和平的渴望。
全诗以“天仗”起兴,将汉武帝与天界联系起来,象征着他的英明神武。接下来,诗人用“穷荒鸟雀呼”来形容单于台的险峻和荒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忧虑之情。然后,诗人描绘了汉武帝登上单于台后的情景,他英明神武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诗人通过对“汉地今无虏”和“秦城枉避胡”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又有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又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