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泽卑而汇,维山峻且巉。
上应无见有,气以感而咸。
石隐虚中窍,春蒸润下咸。
画前分艮兑,象外识机缄。
野露浮江柳,溪云到岭杉。
个中皆易理,具眼要非凡。
山上有泽咸
【注】 咸:味咸。此句以山喻君子,以泽喻小人。
彼泽卑而汇,维山峻且巉。
【注】 卑:低。巉:陡立。汇:聚集。
上应无见有,气以感而咸。
【注】 无:通“毋”,不要、不。感:感应。
石隐虚中窍,春蒸润下咸。
【注】 石:指山石。隐:藏。窍:孔穴。
画前分艮兑,象外识机缄。
【注】 兑:八卦之一,代表口舌之利;艮:八卦之一,代表山。机缄:比喻事物的变化规律,也作“机枢”。
野露浮江柳,溪云到岭杉。
【注】 野露:野地的露水。江柳:生长在江边的柳树。溪云:山里的云。岭杉:生长在岭上的杉树。
个中皆易理,具眼要非凡。
【注】 个中:其中。具眼:见识。要:需要。非凡:非同一般。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隐喻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以及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诗中的“上应无见有,气以感而咸”一句,以山和泽的关系来比喻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山高而稳固,泽深而广博,君子像山一样高大而稳固,而小人则像低洼的泽一样浅薄而不坚定。诗中的“石隐虚中窍,春蒸润下咸”两句,则描绘了自然景观中的山石、树木等元素,以及它们在春天时的生长变化,进一步强调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最后两句“个中皆易理,具眼要非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认为只有具备非凡眼光的人才能洞察世间的道理。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寓意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