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因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依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疑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释】
溪上谣:诗人隐居在山间,喜欢吟咏溪上的风光,故有此作。
溪行:指溪边的漫步。
应:应答。
人语:指人的谈话声。
却:反而。
见性:指观察出山中动物的生活习性。
漱:冲刷。
喧:喧闹。
相呼:相互叫唤。
伏卵:孵化。
养丹:炼丹。
入定:入定修行。
臞仙:形容人瘦小。
学臞仙:学做矮小的人。
耆(qí)圣:古代对年高德劭的圣贤之称。
独赋:自创。
远和:远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溪景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描绘了诗人在溪边漫步的情景,他似乎在与山中的自然元素进行对话,感受着溪水、山影、人语等元素带来的和谐与美好。这里的“行吟”和“闲步”都是诗人在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颔联“每因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通过倾听人的语言来了解山中的自然之声,同时也从溪光中看到了山中生物的生活习性。这里的“识山声”和“见人性”都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万物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颈联“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则描述了溪流的清澈与山鸟的宁静,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这里的“自漱”、“不喧”、“相呼”、“愈静”都是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依芦如入定。”则是以野鸡和睡鸭为喻,描绘了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里的“伏卵”、“养丹”、“入定”都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