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难禁酷暑,晚喜动凉飔。
已饮阿连去,仍招欢伯来。
数根煮芦服,一酌热茅柴。
睡到窗明足,摩挲醉眼开。
诗句解释:
- 六月廿九早题:在农历六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写下这首诗。
- 时难禁酷暑:当时(指战乱时期)难以忍受的酷热让人难以承受。
- 晚喜动凉飔:傍晚时分,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
- 已饮阿连去:已经喝下了阿连的水。阿连可能是一种清凉饮料或者某种饮品的名称。
- 仍招欢伯来:仍然邀请快乐的朋友或宾客前来。欢伯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欢乐之神,代表着快乐的使者或者象征。
- 数根煮芦服:用几根芦苇煮水喝以解渴,表示为了保持身体凉爽而选择喝水的方式。
- 一酌热茅柴:喝一杯热乎乎的茅草做的酒。
- 睡到窗明足:直到窗户明亮,才感到脚有些发冷。
- 摩挲醉眼开: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使醉酒后模糊的双眼变得清晰。
译文:
在六月的某一天,清晨起床后写下了这首诗。那时的战乱中,难以忍受酷暑的侵袭,傍晚时分,微风带来了一丝清凉。已经饮用了阿连的水,仍然邀请快乐的朋友前来。选择用芦苇煮水解渴,喝一杯热乎乎的茅草酒。直到窗户明亮后才觉得脚有些冷。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让醉酒后的双眼变得清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首句点明了时间是六月十九日,这是一个典型的炎热夏季的早晨。第二句反映了作者对于酷暑的感受,无法忍受其带来的困扰。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他为了缓解这种炎热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喝了阿连的水、邀请快乐的朋友、选择用芦苇煮水解渴以及喝一杯茅草酒。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保持身体的温度和舒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心。
最后两句“睡到窗明足,摩挲醉眼开”则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当外面的世界因为炎热而昏暗不清时,诗人却能通过窗户看到明亮的天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他还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使得醉酒后的双眼得以清醒,这也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享受。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