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人去弗宿,万安退而止。
见几惩贯高,噬脐嬖妃子。
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
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
回薄二里馀,六龙驻于此。
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
历历斜谷路,去天尺有咫。
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
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
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
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
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
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
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
【译文】
柏人去弗宿,万安退而止。
见几惩贯高,噬脐嬖妃子。
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
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
回薄二里余,六龙驻于此。
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
历历斜谷路,去天尺有咫。
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
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
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
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
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
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
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
注释:
- 柏人(bó rén):地名,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南。
- 弗宿:地名,在今山西永安市西南。
- 万安:地名,在今四川彭山东北。
- 见几:看到时机。
- 惩:警戒。
- 贯高:即张贯高等,汉初的忠臣义士,因谏奏刘邦不都关中,遭诛杀。
- 噬脐:后悔已晚。
- 嬖妃子:指唐玄宗宠幸的杨贵妃。
- 畏避:指畏惧。
- 兴亡:兴盛和灭亡。
- 招提:佛寺。
- 六龙:皇帝的车驾。
- 愁横云盖山:形容愁容满面,像横着的乌云盖住了山峦一样。
- 罗带水:即罗带河,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发源于云南昭通,流经宜宾入长江。
- 斜谷:即褒斜道,古代由陕西褒城县至眉县入四川的一条道路。
- 圣云孙:圣宗皇帝的孙子,即宋真宗赵恒。
- 祖武略:效法祖父周武王的功业。
- 剑外:四川剑门关以外地区。
- 黄明:即黄巾,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旗帜。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蜀后所作,诗人通过对蜀地风物、历史遗迹的回忆,抒发了对盛衰兴废、兴亡更替的感慨。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感情深沉含蓄,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句“柏人去弗宿,万安退而止”,诗人首先从时间上落笔,点出自己此次游蜀的时间是“柏人去弗宿”之后,“万安退而止”之时。这里的“去”和“退”表明了自己此行的仓促和匆忙,也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却表达了自己对这次行程的匆匆和匆忙的无奈之情。
第二句“见几惩贯高,噬脐嬖妃子”,诗人在这里进一步展开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他通过“见几惩贯高”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得失的认识和态度。他认为,人生中应该及时把握机会,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而“噬脐嬖妃子”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所犯错误的忏悔和反省。他认为,如果能够早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痛苦和懊悔了。
第三句“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自己对兴亡的看法。他认为,尽管人们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到害怕或者回避,但真正决定兴亡的因素并非这些因素本身,而是人们的选择和决策。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责任,而不是逃避和回避。
第四句“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在蜀地所见的景象。他通过“江边招提小”来表现自己对蜀地建筑风貌的感受;而“楼阁半倾圮”则表达了他对蜀地历史遗迹的感叹和惋惜。他认为,这些古老的建筑虽然曾经辉煌一时,但现在却已经破旧不堪,令人惋惜不已。
第五到七句“回薄二里馀,六龙驻于此;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历历斜谷路…”,诗人在这里继续描写了自己在蜀地的所见所闻。他通过“回薄二里余”来说明自己行走的路程;而“六龙驻于此”、“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等诗句则表达了自己对蜀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他认为,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既美丽又神奇,让人叹为观止。但他同时认为,这些美景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忧愁和痛苦,让人无法释怀。
第八句“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诗人在这里回忆了自己在蜀地的一次经历。他通过“昨夜雨中铃”来表达自己对那段经历的怀念;而“哀音犹在耳”则表达了他对那段经历的深深思念和牵挂。他认为,那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是那些美好的回忆仍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中,让他难以忘怀。
第九到十二句“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通过“画像赭衣袂”来表达自己对那些英勇人物的形象的记忆;而“挟一弓两矢”则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赞美和钦佩之情;“侑以圣云孙”则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英雄人物与先贤们相类似的成就和贡献的敬仰之情。他认为,那些英雄人物不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而且他们的行为和成就也能够为后人树立榜样和楷模。
第十三到十四句“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诗人在这里回顾了自己曾经的经历和感受。他通过“剑外尘再蒙”来表达自己对那段经历的回忆;而“黄明著年纪”则表达了他对那段经历中发生事情的清晰回忆和记忆;“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则表达了他对那段经历的感慨和思考。他认为,那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非常美好和值得怀念;同时他也意识到,那段经历中发生的事情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那些影响和启示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十五到十六句“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诗人在这里描写了自己在蜀地的所见所闻。他通过“吹动波间皱”来描绘自己感受到的自然风光和环境氛围;而“正值秋风起”则表达了他对秋天景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安得如渔翁”则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他认为,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享受方式。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蜀后所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己在蜀地所见所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和思考。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历史和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