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变租庸调之后,皇朝列圣踵□馀。
□科若使犹仍旧,人到于今□奠居。
【注释】
□:指唐代的租庸调制度。余:这里指沿用。□科:指唐代的租庸调制。于今:到现在。□奠(zhì):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用豆和黍稷等谷物做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借古讽今之作,以唐末变租庸调之后,皇朝列圣踵□余为题,对唐末农民起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首句点明时间,第二句说明原因,第三句提出问题,最后两句总结全诗,表明作者的态度。
首句“唐变租庸调”,即唐末变租庸调。唐末因安史之乱,国家财政困难,于是实行两税法,废除了租庸调制度。
“皇朝列圣踵□余”一句指出,唐末变租庸调之后,宋初的皇帝们仍然沿用唐朝的制度,继续盘剥广大农民,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危机。
“□科若使犹仍旧,人到于今□奠居”一句,是说假如宋朝的皇帝们能够像唐末的皇帝那样,继续沿用旧制度盘剥百姓,那么现在也不会有农民起义发生,老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了。这是作者借古喻今,希望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而采取仁政,减轻农民负担。
【评析】
此诗借古人之事来告诫当代帝王,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起义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