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论交赖有子,一日不见真愁予。
人谁可与话心曲,天忽遣来同里居。
懊恼春来不数面,丁宁岁晚犹频书。
黑头屡别那敢惜,叹息骎骎霜满梳。
【注释】
四海论交:在天下四方结交朋友。子文:指严子文。通判建康:严子文任建康(今南京)的知州。
一日不见:一天没有见面。
心曲:心事,内心的感情。天忽遣来:上天忽然派他来到此地。
懊恼:烦闷。数面:几次会面。丁宁:再三叮嘱。岁晚:年老。犹频书:仍然多次来信。黑头:古代官员戴乌纱帽,因以“黑头”为官位的代称,这里指严子文。那敢:哪敢。
骎骎:形容头发白而多的样子。霜满梳:白发像霜一样布满了发鬓。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写严子文到建康做通判时与自己分别的情景。全篇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四海论交赖有子”,意思是说天下四方的朋友都依靠你,因为你是一个好朋友。这里的“论交”一词,原意是指朋友之间相互谈论、切磋学问,后来也泛指朋友之间的交往。在这里,它强调了严子文作为一个好朋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第二句“一日不见真愁予”,意思是说如果一天没有见到你,我就会非常忧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担忧和不安,体现了他对朋友的重视和关心。
第三四句“人谁可与话心曲”,“天忽遣来同里居”,意思是指没有人可以和我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上天突然派你来和我一起居住。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赖和信任,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五六句“懊恼春来不数面,丁宁岁晚犹频书”,意思是说因为春天来了没有见上几次,所以心里感到很烦恼;但到了年底,我还是多次写信。这两句话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黑头屡别那敢惜,叹息骎骎霜满梳”,意思是说白发已经染上了岁月的痕迹,但我还是多次告别,不敢有丝毫的吝啬。这里的“黑头”一词,原意是指官员戴乌纱帽的头部,后来也用来形容年高德劭的人。这里的“骎骎”一词,原意是指马行快的样子,后来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迅速或人的精神状态旺盛等。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此诗通过送别严子文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眷恋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使得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