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水桥门识太平,归来霜鬓老柴荆。
淹中学邃方成传,谷口名高岂待卿。
黄壤无情埋玉树,青衫有道胜金籯。
襄阳耆旧今萧索,惟有松风到晚清。

致政承奉卢君挽词二首泮水桥门识太平,归来霜鬓老柴荆。

淹中学邃方成传,谷口名高岂待卿。

黄壤无情埋玉树,青衫有道胜金籯。

襄阳耆旧今萧索,惟有松风到晚清。

注释:泮水桥:指泮水桥,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位于鲁国曲阜城北,孔庙南侧,因孔子在此设学而得名。

识太平:知道国家太平盛世。

黄壤:坟墓的土壤颜色,这里泛指坟墓。

玉树:比喻才子。

谷口:即谷口先生,指汉末名士卢植,字孟德,南阳新野人。

襄阳耆旧:指襄阳地区的老年人。耆旧,长者,老人。

萧索:萧条冷落之意。

有道:有道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卢君的老人的挽词,表达了对老人的哀悼和敬意。全诗共分为四句,每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境。

首句“泮水桥门识太平”,描绘了泮水桥作为孔子讲学的地方,见证了国家的太平盛世。这里的“太平”不仅指的是社会安定,更象征着国家繁荣、人民安康。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祝福和期望。

次句“归来霜鬓老柴荆”,则转入对老人生活状态的描述。老人虽然已经年事已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责任。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老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也体现了诗人对老人的尊重和敬意。

后两句“淹中学邃方成传,谷口名高岂待卿”,则是对老人学术成就的肯定。他不仅精通儒学,而且有着深厚的学识和造诣,成为了一代名士。同时,他也注重品德修养,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老人的价值和地位,也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钦佩之情。

最后一句“黄壤无情埋玉树,青衫有道胜金籯”,则是对老人生命的终结进行感慨。虽然黄壤无情地将他的遗体埋葬,但他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而他的一生,正是遵循着道德原则和人生哲理,因此他的死亡反而让他的精神更加崇高。这句诗既表达了对老人的哀悼和怀念,又表达了对老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生活的描绘、对其学术成就的赞赏以及对其死亡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老人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道德和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