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
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
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
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藓晕重。

【注释】

青城山: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风景秀丽,有“青城天下幽”之称。

万里清游不暇慵:指在青城山游览,心情轻松愉快。

双旌:指旌旗,古代行军时用以指挥部队的旗帜。此处泛指旗帜。

井络:地名,今四川灌县西北。

江源:即岷江源头,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海内闲身输我佚:指自己虽然闲居在家,但心境却比一般人要轻松愉悦。

佳气:指山水之美。

岩前石:指岩石上的题诗石。

付与他年藓晕重:意为将此诗刻于石上,留给后人阅读。藓晕:苔藓斑痕。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到成都游览青城山时写的。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首句“万里清游不暇慵”,以“不暇慵”三字总括了游山的心情和特点,表现了游山时的轻松、愉悦。“不暇慵”三字也点出了这次出游的时间和环境——时间是清闲无事之时,地点是在风景如画的青城山。

第二句“双旌换得一枝筇”,描绘的是游山途中的情景。“双旌”“一枝筇”,既写出了诗人的行旅之劳,也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之情。

第三句“来从井络直西路”,描写的是诗人到达青城山的具体位置。“井络”是四川的别称,“直西”则表明青城山的位置。

第四句“上到江源第一峰”,则是对青城山的进一步描绘。这句诗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青城山美景的赞叹,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则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概括和升华。这里,诗人以自己的闲适和豁达,与青城山的美丽风光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诗人通过对青城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青城山的自然风光,更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