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风骤雨谩惊春,扫荡何烦臂屈伸。
天识不衷宜不恕,神歆非类即非仁。
休雠地下枯鱼骨,且斗尊前健犊身。
静看可怜还可笑,香山宁是幸灾人。
【注释】
飘风骤雨:形容风雨猛烈,天气恶劣。谩(màn):徒然,白白的。天识:天意,天命。不衷:不合情理。神歆(xīn 心):神意,神灵的意愿。非类:不属于同类。即:就是,指代前面的意思。休雠(chóu仇):罢兵息争。地下枯鱼骨:比喻处境悲惨的人或事物。尊前健犊身:在人前强健如牛。静看可怜还可笑:静静地看着可怜的人却觉得可笑,这里指对世事的讽刺。香山宁是幸灾人:白居易自谦之词,说自己怎能像白居易一样幸灾乐祸呢?
【赏析】
《有感二首》作于元和十二年(817)春。当时诗人正任江州司马,与白居易同在浔阳郡。此诗为作者感慨自己时运不齐而作,抒发了作者对时政腐败的强烈不满。
第一首起句“飘风骤雨谩惊春”,是说狂风暴雨般的政治迫害,把美好的春天给破坏了,也暗指自己的遭遇。第二句“扫荡何烦臂屈伸”,是说政治上的打击和陷害,用不着动用手臂弯曲伸直去应付。第三句“天识不衷宜不恕”,是说上天的安排不合人的心意,所以不应得到宽恕。第四句“神歆非类即非仁”,是说神灵的旨意是不合乎仁义道德的。第五句“休雠地下枯鱼骨”,“仇”是怨恨的意思,“雠地”指冤狱之地,“枯鱼骨”比喻受刑而死的无辜者。第六句“且斗尊前健犊身”,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处在卑下的位置,但是还要和强敌斗争到底,如同壮健的公牛那样勇猛顽强。尾句“静看可怜还可笑,香山宁是幸灾人”,诗人用反语表示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对权贵们的愤慨。全诗以“谩惊春”三字领起,然后从不同角度抒写自己被迫害的痛苦心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打击、迫害的悲愤和不平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权贵们幸灾乐祸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