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薰笼分夏衣,翁身独比去年衰。
已孤菖渌十分劝,却要艾黄千壮医。
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聊自欺。
小儿造物亦难料,药裹有时生网丝。

重阳

熨斗薰笼分夏衣,翁身独比去年衰。

已孤菖渌十分劝,却要艾黄千壮医。

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聊自欺。

小儿造物亦难料,药裹有时生网丝。

注释:

  •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 熨斗薰笼:用熨斗和熏笼来烘干衣物。这里形容天气转凉。
  • 翁:对老年人的尊称。
  • 菖(jiāng)渌(lù):两种水生植物。
  • 艾(ài):一种草本植物,端午节时用来驱邪避瘟疫。
  • 丹符彩索:指符咒或彩色的绳索。
  • 小儿:小孩子。这里是说小孩子也难以预测未来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时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熨斗薰笼分夏衣”,描述了诗人将夏季的衣服晾晒在熨斗和薰笼上的情景,表现出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秋天的凉爽即将到来。
    第二句“翁身独比去年衰”,诗人感叹自己的年岁渐长,与去年相比似乎更加衰老了。这里的“翁”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自嘲,又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第三句“已孤菖渌十分劝,却要艾黄千壮医”,描绘了诗人在节日中独自饮酒消愁的景象。其中,“菖渌”和“艾黄”分别指的是菖蒲和艾叶,这两种植物在古代常被用于驱邪避疫。诗人通过饮酒来安慰自己的心灵,但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困苦和病痛。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继续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聊自欺”,诗人询问这些美食和符咒是否值得珍惜,但又觉得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这里的“蜜粽”、“冰团”、“丹符”、“彩索”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们在诗人眼中似乎只是一些虚幻的东西,不能真正带来幸福和安宁。
    最后两句“小儿造物亦难料,药裹有时生网丝”,则是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他感叹小孩子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变故,就像药材裹里有时会生出蜘蛛丝一样不可捉摸。这里的“小儿”指的是小孩子,而“造物”则是指自然界的力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和对生活的反思,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它既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揭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