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椽一席度秋冬,造化儿嬉困此翁。
帖有王书难治眩,文如陈檄不驱风。
骨枯似蘖肤如腊,发织成毡鬓作蓬。
点检病身还一笑,本来四大满虚空。

谢范老问病

三椽一席度秋冬,造化儿嬉困此翁。

帖有王书难治眩,文如陈檄不驱风。

骨枯似蘖肤如腊,发织成毡鬓作蓬。

点检病身还一笑,本来四大满虚空。

注释:三椽一席(指简陋的住房):形容生活贫困。度秋冬:度过寒冬。造化儿嬉(yī huān)困此翁(kùn gōng):指人老了,被大自然和生活磨砺得疲惫不堪。帖(dié),信札,书信。王书:指王羲之写的信札。王羲之字逸少,晋朝大书法家。治眩(zhǔ xuàn):治疗眼花。陈檄(xí),古代一种文书,多用于军事,其内容多用激昂慷慨之辞,以激励将士。不驱风:不能驱散疾病带来的不适感。

骨枯似蘖(niè)肤如腊(là),发织成毡鬓作蓬:比喻老人的骨骼瘦弱、皮肤粗糙,头发稀疏,像是将头发编织成毡,鬓毛蓬松。蘖,植物幼苗。这里用“似”来形容老人的外貌。

点检(diǎn jiǎn)病身(bìng shēn):检查自己的病情。病身,即病人的身体。

本来四大(tài dà sì):佛教语。四大,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四大本空,是佛教中的一种观念,意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存在。

虚空(kōng xū):《金刚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即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存在孤立的存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老年人因病体衰弱而引发感慨之作。诗篇从三个方面描述了老人的状况:一是生活环境的艰苦,二是身体衰老的困苦,三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人描绘了一幅老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度日的画面。他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只能依靠有限的资源维持生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老人的物质生活状况,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艰辛。

诗篇通过“造化儿嬉困此翁”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老人因年迈体衰而感受到的自然力量的侵蚀。这里的“造化”指的是自然的力量,它像孩童般嬉戏玩耍,却也让这位老人感到疲惫不堪。这种对比强烈的表达方式,既揭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也突出了老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诗篇通过对老人身体变化的描述,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老人的骨瘦如柴、肌肤如同蜡制,以及头发稀疏如毡、鬓发蓬松如蓬的形象,都直观地展现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可逆转性。这种对生命本源的思考,不仅使诗篇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宝贵。

这是一首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表现了老人因病体衰弱而引发的感慨与反思。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珍惜生命、感悟人生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