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罗绮竞喧阗,乐事能并在锦川。
兰烛连衢千对烂,冰轮此夕十分圆。
喜逢蜀国寻春日,正是摩陀供佛天。
人物熙熙醒醉里,却思风景似当年。

【注释】

罗绮:指华美的丝绸。

喧阗(xiāntián):形容人声嘈杂。

兰烛:指彩灯。

冰轮:即月亮,圆而冷。

摩陀:梵文音译,意为佛教的修行方法或教义。

【赏析】

上元观灯是唐时民间风俗活动,本诗就是作者在上元节观灯有感而作的一首五律。诗人以“万家灯火”开篇,用“竞喧阗”来描绘元宵节日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企盼。

接着诗人写到“乐事能并”,指出人们把观灯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能并”二字,道出了人们共同参与、一起享受的乐趣。

然后诗人写到“兰烛连衢千对烂,冰轮此夕十分圆”。这里写到了“兰烛连街”,说明人们为了庆祝元宵节,家家户户挂上了灯笼,街上处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千对烂”表明灯笼特别多,非常热闹;“十分圆”则是指元宵节的月亮特别圆亮,为节日增添了喜庆和祥和的氛围。这两句话既写出了元宵节的热烈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接下来诗人写到“喜逢蜀国寻春日,正是摩陀供佛天。”这句话中,诗人将“春日”与“摩陀供佛天”联系起来,表现出了对宗教活动的虔诚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活动的尊重和重视。

最后诗人写到“人物熙熙醒醉里,却思风景似当年。”这句话中,诗人以“人物熙熙”来形容上元节期间人们热闹非凡的场景;“醒醉里”则表达了人们在热闹氛围中的欢乐心情;而“却思风景似当年”,则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之情。整首诗歌通过对上元节观灯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沧桑之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