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注释】
①“密”:指秧苗排列紧密;②“移”:移动,即疏。③“生”:指出现。④“丰年”:丰收的年景。⑤“击壤”:相传尧时的风俗,每年岁首,百姓击壤而歌曰:“土反其壤,我归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事活动的诗,描绘了春天里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情景。诗中通过精细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里农民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期待。
一开篇,诗人就以“种密移疏绿毯平”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春日田野的画面,秧苗们排得紧密而有序,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铺满了整个田地。这里的“种密”指的是秧苗种植得非常密集,而“移疏”则表示在播种之后,农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秧苗的位置,使其分布均匀,便于管理。这一细节既体现了农民们的勤劳智慧,也展现了他们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紧接着,诗人又以“行间清浅縠纹生”的笔法,描绘了秧苗之间空隙处的清澈水流与波纹交错的景象。这里的“行间”指的是田间的道路或田埂,而“清浅”则是形容水面的平静清澈,“縠纹”则是指水波纹的样子。这一景象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生机,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田野所散发出的勃勃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则是诗人巧妙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进一步丰富了整首诗的内涵。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细草”与“丰年”联系起来,暗示着这些细小的草儿正是大自然赐予农民们丰收的预兆。同时,“击壤声”则象征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之情,这种喜悦之情不仅来自于眼前的丰收景象,更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和感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展现了春天里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期待和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可以深入理解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