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顾枯河五十年,龙舟早晚定疏川。
还京却要东南运,酸枣棠梨莫蓊然。
【注释】
指顾:指点;枯河:汴河。五十年:这里指的是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朱全忠灭唐,建立庄宗的那一年起至本诗创作时为50年,即公元907年至公元959年。龙舟:古代帝王所乘之舟。疏川:疏导河道使之畅通。东南运:指东南地区的物资供应。蓊然:形容草木茂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汴京任左拾遗时所作,当时汴河水患严重,诗人借指汴河抒发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首句“指顾枯河五十年”,诗人以“指顾”来表达对汴河五十年来因战乱而变得干涸的感叹,同时也暗喻了朝廷对百姓疾苦的漠视与忽视。这一句中的“枯河”、“五十年”等关键词都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龙舟早晚定疏川”,诗人通过设想龙舟在汴河边航行的景象,表达了对汴河治理的期待。他期望朝廷能够早日采取措施,让汴河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疏川”一词,既指河道的畅通无阻,也暗示着国家政策的宽松与灵活。
第三句“还京却要东南运”,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朝廷决策的不满。他认为,即使朝廷回到京城,也应该优先解决东南地区的物资供应问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繁华。这里的“东南运”不仅指的是经济问题,也隐含了对政治腐败的讽刺。
尾句“酸枣棠梨莫蓊然”,诗人以酸枣、棠梨等植物为例,表达了对朝廷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憎恶之情。他认为,这些官员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不能让他们像草木一样茁壮成长。这里的“蓊然”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官场腐败现象的猖獗与肆虐。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色彩。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汴河的现状与理想的治理状态进行鲜明的对照,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与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他也通过对朝廷决策的批评与讽刺,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民生改善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