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译知书自贵珍,一生心愧踏鸱巾。
雨中折角君何爱,帝有衣裳易介鳞。

《踏鸱巾》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对官员的讽刺,以及对官场中不公正现象的批评。诗中“重译知书自贵珍,一生心愧蹋鸱巾”一句,表达了读书人追求高官厚禄的心态,但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羞愧。以下是具体的诗句及译文:

  1. 诗句
    重译知书自贵珍,
    一生心愧踏鸱巾。

  2. 译文
    重新翻译得知书中自有黄金屋,
    一生心怀愧疚踏着鸱鸟的头巾。

  3. 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范成大对当时官场中某些官员行为的不满和批评。他通过描绘一个自以为是的读书人形象,批判了那些为了追求高位而不惜牺牲道德底线的行为。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虚伪,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 范成大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他的诗歌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在这首诗中,范成大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聪明又虚荣的读书人形象,并通过对其内心矛盾的揭示,展现了他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 范成大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
  1. 典故解析
  • 在这首诗中,“踏鸱巾”是一种古代官员所戴的头巾,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然而,诗中的读书人却因为追求这种地位而感到羞愧,这表明了他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批判。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深度,也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范成大的《踏鸱巾》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更在思想上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范成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