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疏何计补涓埃,惭愧双旌去复来。
三过溪门今老矣,病无脚力更登台。
【译文】
我自感惭愧,怎敢去补涓埃之不足。惭愧的是,双旌旗再次被召,我又被召回朝廷。三过溪门,如今已老,病无脚力,不能登台。
【注释】
①钓台:在浙江桐庐县西南,是大诗人屈原的故居,后人常到此地吊古。②双旌:指朝廷召用之意,旧时称朝廷召见为“旌”。③三小诗:指作者十年前写的三首诗。④西掖:官署名,唐代御史台下分设左右肃政、台中丞、司议大夫等官署,统称西掖。⑤癸巳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⑥桂林:广西桂林市,当时是广西安抚使治所。⑦三绝:《宋史·陆游传》载:“《老学庵笔记》云:‘陆务观自注其集云:“绍兴中作《三绝句》,有“一雪飞来六出花”之句。”’”⑧“三绝”句:指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冬,因抗金名将张浚推荐,任隆兴通判,次年春又调任静江(今广西桂林)兼权提举常平等茶盐公事。陆游曾作《雪霁书室》诗一首,有“一雪飞来六出花”之句。此处暗指自己曾三次路过钓台。⑨涓埃:微末的功劳。⑩惭愧双旌去复来:惭愧的是,双旌旗再次被召,我又被召回朝廷。⑪溪门:山间水边的小门。⑫病无脚力:因病脚力不支。⑬更登台:更上高台。⑭拙疏:笨拙而疏薄。⑮何计:哪里能够。⑯补涓埃:补充微不足道的功德。⑰惭愧:羞愧。⑱双旌:朝廷召见之意,古代称朝廷召见为“旌”。“双旌”也作“双诏”,指朝廷征召之意。⑲三过溪门:三次经过溪口的小门。⑳今老矣:现在已经老了。㉑病无脚力:因病脚力不支。㉒更登台:更上高台。
【赏析】
淳熙五年(1178),陆游从静江提举改知隆兴府兼本路兵马钤辖。不久后赴吏部尚书虞允文幕府,授福建安抚司参议官。这年冬天,虞允文率军攻下建州、邵武、光泽、将乐四城,并收复隆兴、抚州等地,但因与朝廷意见不合,被罢官。陆游对此表示不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重用人才的欣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因年老体衰,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为国家效力的遗憾。诗人以“拙疏”、“惭愧”两词表达自己对朝廷重用的感激之情,然而这种感激之情并未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而是让诗人更加感到惭愧和自责。
第三句“三过溪门今老矣”则是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顾。诗人曾经三次经过溪口的小门(钓鱼台),而今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为国家效力了。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忧虑,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最后一句“病无脚力更登台”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感叹。由于疾病缠身,诗人已经失去了行动的能力,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为国家效力了。这句诗既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无奈和悲哀,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朝廷、对过去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无奈处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陆游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