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茶前困思生,水宽风稳信篙撑。
不知浪打船头响,听作凌波解佩声。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三绝”,这是写诗人的游兴。首句“饭后茶前”是说游兴产生,而“困思生”则写出了诗人游兴勃发的原因。次句“水宽风稳信篙撑”,是具体地描写泛舟的情景,也是写泛舟时的心情。

【答案】

译文:

吃过午饭和泡过茶之后,感到疲倦,思绪便油然而生,在船头坐着的时候,看到水面宽阔,风也平稳,就相信船可以撑过去。

不知浪花冲打船头的声音,我把它听成了凌波仙子的佩声。

赏析:

诗一开头便交代了作者乘舟的地点——越来溪。“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点明时间,说明是秋天。“泛舟”一词,写出了诗人乘舟时的情态:闲适、悠闲。“饭后茶前”是说游兴产生,而“困思生”则写出了诗人游兴勃发的原因。首句“饭后茶前”是说游兴产生,而“困思生”则写出了诗人游兴勃发的原因。次句“水宽风稳信篙撑”,是具体地描写泛舟的情景,也是写泛舟时的心情。这里用“水”、“风”、“篙”三个关键词语,把泛舟时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第三句“不知浪打船头响,听作凌波解佩声”是写泛舟途中的所见所闻,是作者泛舟时心情的进一步抒发。作者听到浪花拍击船身,发出清脆的响声,他误以为这声音就是“凌波仙子”的佩声,不禁想起《列子·汤问》中的故事,那故事说:“海上之人有好沤而止于渤海者,去海尚远,悬瓢桮而酌之,曰:‘吾尝闻所闻于师而未至者,是有方丈、蓬莱者,吾将浮于大瀛求之。’……今夫扬舩于江浔,设循涂守分,当触藩篱而不敢假志于外矣。”意思是说:“海上有个喜欢打水漂的人,他到渤海去打水漂(即浪花),离海洋还很远,就把一个瓢挂在树枝上,倒满酒,然后喝起来。他说:‘我曾经听说过老师讲过的大瀛洲和蓬莱山,我现在要到大海里去寻找它们。’……”由于作者对《列子》中的这段话十分熟悉,所以当他听到浪花拍击船身时,就以为听到了《列子》中所描述的“凌波仙子”的佩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