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虽好恨多风,到眼花枝转眼空。
晴不与花为道地,争如云淡雨蒙蒙。
注释
春晴 春光明媚的晴朗天气。
虽好 尽管美好。
恨多 可惜,恨事很多。
风 指春风和煦、吹拂万物。
到眼花枝转眼空 风吹落了花枝,花谢了,转眼之间,就只剩下空荡荡的花架子。
晴不与花为道地 晴朗的天不能像花儿一样绽放。
争如云淡雨蒙蒙 与其让天空云层淡淡,雨丝蒙蒙而不如让花儿在雨水中开放。
赏析
春天里,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百花竞放,绿叶葱茏,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力。然而,在这大好的春光之中,诗人却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
首句“春晴虽好恨多风”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热爱以及由此带来的遗憾。尽管春天的阳光明媚,令人心旷神怡,但春风却无情地吹散了花朵,使她们瞬间凋谢,只留下空荡的花架。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诗人感到无比遗憾。
第二句“到眼花枝转眼空”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遗憾。诗人的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凋零的花朵,仿佛那些曾经盛开的花枝都已经被春风带走,转瞬即逝。这种无法挽留的感觉使诗人深感失落。
第三句“晴不与花为道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晴朗的天气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它并不能使花儿绽放。这里的“道地”可以理解为真正的绽放,意味着春风只是短暂的帮助,并不能持久。
最后一句“争如云淡雨蒙蒙”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他更倾向于选择一种更为含蓄、深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里,“云淡雨蒙蒙”不仅描绘了一种朦胧的美景,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相比之下,春风的张扬虽然能带来一时的美丽,但最终却无法留住任何东西。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美好的欣赏,也有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无奈和遗憾。同时,诗人通过对春风的独特看法和表达方式,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