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描述了春天田野的景象。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译文、注释和赏析。
译文:
土壤开始松动,春雨不断催动,一时间万草千花竞相开放。
舍后荒废的菜畦还绿意盎然,而邻居家的鞭笋已经越过墙头。
注释:
- 土膏欲动:土壤中的水分在温暖和雨水的作用下变得湿润,准备开始生长。
- 雨频催:频繁的春雨促使土壤变得更加湿润。
- 万草千花一饷:形容春天里万物迅速生长,时间非常短暂。
- 舍后荒畦犹绿秀:描述家中后院荒废的菜畦依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 鞭笋:用竹鞭或木棒等工具挖掘笋芽的动作。
- 过墙来:笋苗长得足够高后,甚至长出了地面,从墙头上生长出来。
赏析:
这首《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对春日乡村生活的写照。诗中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园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不仅记录了春季的自然变化,也表达了对农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描绘了春雨滋润下土壤逐渐松软,植物开始迅速生长的情景。这里的“土膏”指的是土壤中的水分,“雨频催”则表现了春雨连绵不绝的特点。这种天气条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接着两句“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进一步展示了春天农村的生活场景。尽管是荒废的菜畦,但依然保持着绿色的生机;而邻居家的小笋苗,甚至长到可以跨过墙头,显示出春天的勃发力量。这些细节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和乡村的宁静。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