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春社,是古代中国农历每年春分后第五个戊日的祭祀活动。在江南乡村,春社不仅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也是人们欢聚一堂,祈求丰收的时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五》中描述了这一传统节日的景象:
- 社下烧钱鼓似雷:描述了社日当天,人们烧纸钱、敲大鼓的情景。这种仪式象征着对土地神的敬拜和祈福,希望通过神灵的庇佑,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日斜扶得醉翁回:反映了人们在社日后的快乐时光。诗中的“醉翁”可能指的是范成大本人,他在春光明媚的下午,在友人的陪伴下,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仿佛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 青枝满地花狼藉:描绘了春社后的场景,满地的青枝上落满了花瓣,显得有些凌乱,这是大自然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也暗示了农民们收获的喜悦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 知是儿孙斗草来:通过孩子们的游戏,展现了民间生活的乐趣。斗草游戏是古代儿童的常见娱乐活动,它不仅是一种游戏,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如范成大的诗句所描绘,这些孩子或许就是他所说的“儿孙”,他们在游戏中追逐嬉戏,展现了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此诗通过对春社的描述,展现了南宋时期江南乡村的社会风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社的热闹场景与农民的丰收喜悦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人世间淳朴关系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范成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彩且充满生活气息的古代中国乡村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