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鬓未斑,下滩归路落潮乾。
如今衰雪三千丈,却趁潮平再上滩。
桐庐江中初打桨
桐庐:地名,在今浙江省桐庐县。
中:中间。
初:刚,刚刚。
打桨:划船。
二十年前鬓未斑,下滩归路落潮干
二十年:指二十年前,这里泛指过去的时间。
鬓未斑:指头发还没有白。鬓,脸旁的头发。
未斑:指没有变白。
下滩:即下滩头,地名,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
归路:回家的路。
落潮干:潮水落下,水位降低而干了。
如今衰雪三千丈,却趁潮平再上滩 衰雪:喻指白发,这里指头发。
三千丈:形容多,夸张的说法。
却趁潮平再上滩:趁着潮水上涨时再次乘船回到岸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年轻时的英姿和豪情,后两句则写年老时的感慨。
首句“桐庐江中初打桨”,写诗人年轻的时候。桐庐江是长江下游一段,位于今天浙江省桐庐县一带。诗人年轻时在这里乘舟过江,那时他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初打桨”是写他开始划船的动作,“打桨”是指划船,这里借代动作来表示年轻时候的活跃。
次句“二十年前鬓未斑”,写诗人已经年近半百,这时他的两鬓已经花白了。“未斑”是指没有变白。这里的“鬓”指的是头发,因为古人有以发为“鬓”的习惯,所以用“鬓”来形容人的发色。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他曾经年轻力壮、意气风发的状态。
第三句“如今衰雪三千丈”,写诗人年事已高,头发已经全白了。“衰雪”是指白色的头发,这里用来比喻他的白发。“三千丈”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示他的白发非常多,就像三千丈一样长。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却趁潮平再上滩”,写他在晚年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尽管他已经年事已高,但他仍然选择乘船回到岸上来,继续他的日常生活。这里的“潮平”指的是潮水上涨时,水位升高;而“再上滩”则是说乘船再次回到岸上。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接受和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