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殿吹笙夜不归,苏仙诗板挂空悲。
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
这首诗是苏轼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
桂殿吹笙夜不归,苏仙诗板挂空悲。
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住宿在妙庭观(可能是苏轼曾经住过的某个观),然后创作了这首诗。
宿:住宿、居住。
妙庭观:一个地名,可能是苏轼曾经住过的地方。
次:跟随、模仿、效仿。
东坡旧韵:指的是苏轼以前的作品或风格。
桂殿吹笙夜不归:描述了一个夜晚,桂花香的庭院里有人吹着笙,但那个人没有回家。
桂殿:指庭院或宫殿。
吹笙:吹奏笙管乐器。
夜不归:晚上没有回家的意思。
苏仙诗板挂空悲:这里提到了“苏仙”,即苏轼。他写了一首诗挂在墙上,但是没有人来欣赏。
苏仙:指苏轼,古代文人雅称,此处指苏轼。
诗板:指墙上挂着的写有诗句的木板。
挂空悲:形容诗的内容无人欣赏,只是白白地挂着,感到悲伤。
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描述了世俗的人们不需要嘲笑那些像舔鼎(比喻贪恋权势的人)的人,但仍然比起来苏轼梦中梦见灵芝(一种吉祥物)要好。
舐鼎:比喻贪恋权势的人,舔食鼎器中的美食。
世人:指普通人,世指人世间。
何须笑:不需要嘲笑他们。
先生梦石芝:指的是苏轼自己,梦到了灵芝,比喻他的高尚品德。
梦石芝:梦中见到灵芝,象征高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轼在寺庙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和对名利看淡的人生哲学。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同时,也展示了苏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位伟大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