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山障望眼,脉脉紫翠横。
澄江已不见,况乃江上城。
结束治野装,木末浮三星。
羸马陇头嘶,小车谷中鸣。
亭亭东灞树,练练绿浦明。
篙师笑迎我,新涨没蘋汀。
径投一叶去,云水相与平。
聊将尘土面,照此玻瓈清。
怀我二三友,高堂晨欲兴。
风细桐叶堕,露浓荷盖倾。
凝香绕燕几,安知路傍情。
【注释】
晓:早晨。银林:指山岭的积雪,这里指白皑皑的山岭。东灞:水名,流经长安城东面。
澄江:明亮的江水。紫翠横:紫色翠绿的山色横卧在江边。
治野装:整理野服,准备行装。木末:树木梢头,泛指草木丛生的岸边。三: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这里指北斗七星。
羸马:瘦弱的马。陇头:田间小路,陇是田间的土埂。嘶(sī思):马叫。
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练练:形容水流明快的样子。浦:水边。
篙师:撑船人的师傅或船主。苹汀:长满苹草的小洲。
径投:径直向前。一叶:小舟。云水:云雾缭绕的水波和水面上的云彩。相与:相互依傍着。平:平静。
聊将:姑且用。尘土面:指被尘垢覆盖了的面孔。玻瓈(bōlèi剥烈)清:指晶莹剔透。
怀我二三友:怀念我与你二三位朋友。二、三、四等,泛指“二三”。
安知路傍情:怎会知道路边的情事呢?安知:怎么晓得?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诗人从京出发,沿浐水西行,经过灞桥后登舟南下,途中写了《灞桥西望》一诗给宣州亲戚。这首诗即描写了他这次旅行时所见到的景色。
首联写晨起远望。“晓”字点明时间;“自银林”两句,写站在灞桥上,远望终南山的景致,那山岭积雪皑皑,苍翠欲滴,紫翠横亘在江边;“脉脉”二字,既状出群山之秀美,也写出自己心情之愉悦。颈联写舟中见闻。“结束治野装”,表明此行是为官任职而去,因而收拾行囊,准备上路,但还未启程就已到了灞桥上;“木末浮三星”,是说木末(树梢上)已经露出初升的三星,说明天已大亮;“小车谷中鸣”,则说明此时正在渡口,有一辆小车在谷中行进;“羸马陇头嘶”,则进一步点明是在旅途之中,因为羸弱的马只能走陇头小道,所以它在那儿叫个不停。这六句写诗人在途中所见,而重点则是表现他为官任职去上任的心情,这是全诗的核心。
颔联写舟中的所见所思。“亭亭”是形容树木挺拔的样子,“练练”是形容水流流畅的样子。这两句是写诗人在旅途中见到灞河两岸的景色,他看到河滩上的水草已经长出来了,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的柳树也长得很茂盛。诗人想到自己就要到任了,不禁感叹道:“篙师笑迎我,新涨没蘋汀。”意思是说,篙师笑眯眯地迎着我说,因为刚刚涨过水,所以苹草的小洲已经被淹没了。这里的“蘋汀”指小洲,“没”是淹没的意思。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任的心情,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即将到任的地方的了解。
接下来诗人继续写自己的所思所感。“径投一叶去,云水相与平”。“一叶”就是小舟,“云水相与平”就是水波荡漾,云雾弥漫,一切都显得那么平缓、安详。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决定乘舟顺流而下,一路欣赏美丽的景色。
尾联写诗人在旅途中的观感。诗人想到自己将要到任的地方有很多亲朋好友,他们肯定会非常想念我,所以我要用我的思念之情来报答他们。“聊将尘土面,照此玻瓈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要用我的思念之情来报答他们,让他们知道我是多么想他们呀,所以我就把自己的心灵照亮,把我的心声传给他们。
此诗以灞桥为背景,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展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以及他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自然,语言清新朴实,意境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