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坐明堂,洪覆等穹盖。
岁颁两玉节,前后歌出塞。
公才有廊庙,安用试专对。
要烦第一人,镇抚大荒外。
嫩寒欺别酒,微月见征旆。
遥知燕山雪,飘洒汉冠佩。
玉色照穹庐,骄子亦心醉。
要领一笑得,归来安鼎鼐。
是时春正佳,湖上花如海。
清游不可迟,日日舣船待。

【注释】

待字:等待被选用。

明堂:天子朝会诸侯、议事的地方,在洛阳。

洪覆等穹盖:大屋如天盖地。

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一种节杖,用美玉制成。

试专对:指应试对策。

第一人:首当其冲的人选。

燕山雪:指唐时安禄山叛军在今河北北部所降大雪。

燕山:唐时安禄山叛乱之地。

鼎鼐:比喻宰相。

湖上花如海:指王勃《采莲赋》中“江南之春水初生,白苹花之始发”的句子。

清游:指春日出游。

舣(yǐ)船待:停船等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雄奇瑰伟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塞图景,并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情怀。全诗气势豪迈,语言生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开头两句写诗人送汪仲嘉去边境时,先描写了圣人坐明堂,洪覆等穹盖,然后说岁颁两玉节,前后歌出塞。“圣人”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高贵身份,又表现了他豪迈的性格。诗人通过写明堂和玉节的辉煌景象,烘托出边疆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边疆将士们的敬仰之情。

接着四句写边疆将士们英勇善战、才能出众。他们有廊庙之才,不需要参加考试就能获得重用,因此用不着去应试策对,而要派他们去做第一线的战斗工作。这四句既赞美了边疆将士们的英勇善战,又表现了对他们的关怀与信任。最后四句写边疆将士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取得了许多胜利,使敌人为之恐惧。他们的英姿飒爽,令人心醉。这四句既赞美了边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情厚意。

中间八句写春天的景色。诗中以“嫩寒”点出了春天的气息,又用“微月”来暗示时间已经不早,于是便引出了送别的主题。在送别之际,诗人想象着远行之人在途中所见所闻,以及他归来后的喜悦之情。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物的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画面更加生动感人。

结尾两句则是对送别之人的祝福。诗人希望对方能够早日平安归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这也是对自身美好未来的期许与展望。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并非简单的离别之作。诗人通过对边疆将士们英勇善战、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其中,让诗歌更具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