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多清溪,玉山富乔木。
行色郁苍然,颇亦慰愁目。
梅花隔篱见,珑璁照茅屋。
晚来风刮地,想见飘香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评价的角度有哪些,比如表现手法、语言、表达技巧等来分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答。

玉山道中

常山多清溪,玉山富乔木。——在常山的道边,有很多清澈的山溪;玉山的林木茂盛,郁郁葱葱。

行色郁苍然,颇亦慰愁目。——行走的人神色显得忧郁苍茫,这也能稍稍缓解我的忧愁眼神。行色,指人行走时的神色。郁苍然,形容人的神态忧郁。

这首诗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意,尾联抒情。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梅花隔篱见,珑璁照茅屋。——梅花隔着篱笆就能见到,晶莹透亮地照亮了茅屋。珑璁,形容晶莹透亮。

晚来风刮地,想见飘香玉。——傍晚的风吹得满地都是芳香,我仿佛闻到了那飘逸的香气。

【答案】

①“玉山”即太山。《诗经·小雅·天保》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王维诗中有“太

山隐隐若重霄”(《宴祖三丘东林二首》),“太山崔嵬不可攀”(《送别》),这里用“玉山”,是比喻太山之巍峨高峻。②“清溪”,

指山中的溪流。③“乔木”,高大的树木。④“苍然”,指颜色深青的样子。《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绵绵何

其久?”这里的“苍然”也是形容颜色深青。⑤“珑璁”,晶莹透亮貌。⑥“茅屋”,简陋的房屋。⑦“飘香玉”,指飘散的梅花香气

像玉石一样。“飘香玉”,是比喻香气扑鼻。⑧“风刮地”,是说微风吹得满地都是。“风刮地”是夸张的写法。⑨“玉”,通“余”,

余香不尽之意。⑩“飘香玉”,是比喻香气扑鼻。

赏析:

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意,尾联抒情。

前两句,写常山道边的景物。“常山”,即太山。太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多清溪”,是说太山上有许多清澈的山溪。“玉山”,即太山。“富乔木”,是指太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绿树成荫。这两句,既写了太山上的自然景物,又写出了它的美丽壮观。诗人对太山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看到太山的美景,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行色郁苍然”,意思是走路的人神情显得忧郁苍茫。“颇亦慰愁目”,这是说这种情形,也足以稍稍缓解我的忧愁。“晚来风刮地”,“晚来”指傍晚时分。“风刮地”,是说微风吹拂着大地。这两句,写诗人在太山下走着走着,忽然觉得太山脚下有一缕缕的清香飘过来,原来是远处的梅花开得正盛。于是,他不由得停下脚步,去欣赏这一派美丽的景色。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缕缕清香,就是来自那盛开的梅花!

末句“想见飘香玉”,是说这缕缕清香,像玉石一样晶莹透亮,沁人肺腑。这一句,是说诗人想象中的梅花的香味,就像玉石一样晶莹透亮,沁入心脾。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诗人看到太山下的梅花盛开,不禁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而太山脚下的那一缕缕清香,又使诗人想起了家乡的梅花,于是他不禁想起故乡来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