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云痴不扫,梅柳春到迟。
笙歌暖寒会,当任主人为。
围尺庸何伤,袤丈乃非瑞。
郢中姑度曲,山左已驱疠。
世无辟寒香,谁能不龟手。
邻舍索米归,衾裯无恙不。
贫人寒切骨,无地兼无锥。
安知双彩胜,但写入春宜。
贩夫博口食,奈此不售何。
无术慰啼号,汝今一身多。

【注释】

严子文:严光字子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曾任谏议大夫。春雪数作,指雪景。瑞:吉祥之兆。不(fú)为:不为。见寄次韵:即用你上次写的诗作答。见:看见。次韵:即和别人的诗词韵脚相同或相近。

【译文】

同云不扫,梅花杨柳春天来晚了。

笙歌温暖寒天会聚,主人高兴就任凭他们吧。

围尺庸何伤,袤丈乃非瑞。

郢中姑度曲,山左已驱疠。

世无辟寒香,谁能不龟手。

邻舍索米归,衾裯无恙不。

贫人寒切骨,无地兼无锥。

安知双彩胜,但写入春宜。

贩夫博口食,奈此不售何。

无术慰啼号,汝今一身多。

【赏析】

这首诗是严光与刘秀论交的一篇对话体小赋。在这篇小赋里,作者通过刘秀与严光的对话,表现了对友人的一片真情和一片诚心。全篇以“春”、“雪”两景起兴,紧扣着“瑞”的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首联两句,写严子文认为雪景不宜多作,否则有损于瑞气。严子文认为“春雪数作”,乃是不祥之兆;他以为“梅柳春到迟”,更属不合时节,因此主张“当任主人为”。这里,作者从正面立论,指出“春雪数作”乃是“瑞”;而“梅柳春到迟”则反其说而为之。这种转折手法,正所谓“逆挽”,使议论更显得深刻有力。

颔联两句,写严子文认为“笙歌暖寒会”乃是“瑞”,而“围尺庸何伤”却反是“非瑞”。这两句紧承上句“瑞”,从反面立论。作者从正面立论,认为“笙歌暖寒会”乃是“瑞”;从反面立论,则“围尺庸何伤”反成“非瑞”。这种转折手法,同样使议论更显得深刻有力。

颈联两句,写严子文认为“郢中姑度曲”乃是一种吉祥之象,而“山左已驱疠”却反是凶兆。这两句紧承上句“瑞”,从反面立论。作者从正面立论,认为“郢中姑度曲”乃是一种吉祥之象;从反面立论,则“山左已驱疠”反成凶兆。这种转折手法,也使议论更显得深刻有力。

尾联两句,写严子文认为世上没有避寒的香气,那么又怎么能不生龟手呢?这两句紧承上句“非瑞”,从反面立论。作者从正面立论,认为世上没有避寒的香气,那么又怎么能不生龟手呢?从反面立论,则“山左已驱疠”反成一种凶兆。这两句转折回旋,既肯定了避寒的香气的存在,又强调了世间的疾苦;既肯定了避寒的香气的存在,又强调了人间的疾苦。这样,作者便把严子文对友人的一片真情、一片诚心和对世事的感慨融于其中,使全篇具有深厚的思想性。

末句,写邻舍向严子文索要粮食回来,严子文担心他的床铺没有被子保暖,于是便给他送去了被褥,让他能安然入睡。这一句紧承上句“贫人寒切骨”,从正面立论。作者从正面立论,认为邻舍索要粮食回来,严子文担心他的床铺没有被子保暖,于是便给他送去了被褥,让他能安然入睡。从反面立论,则“贫人无地无锥”反成一种凶兆。这样,作者便又从反面立论,使严子文对友人的一片真情、一片诚心和对世事的感慨融于其中,使全篇具有深厚的思想性。

全篇以“春”“雪”“瑞”“非瑞”作为议论的出发点,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又回到“瑞”上来收束全文。这种结构形式,既使文章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又使文章富有变化和生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