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坐既催颓,夜卧亦展转。
检校百骸间,无一得安稳。
四大元假合,解散会归尽。
何烦造化儿,前期苦相窘。
咄咄方书空,忽发一笑冁。
都缘有我相,浪把此身认。
于中有安否,随即生喜愠。
蝉声耳根响,蝇趐目中晕。
无明遍大千,只自植愁本。
化儿安在哉,作诗谢不敏。
【注释】
秋夕:指秋天的晚上。
颓(tuí):衰老。
检校:察看。
四大: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和心、意、识三觉所依止的物质界与精神界。
元:同“原”,本来。
假:暂时,暂时的。
会:本指会面,后泛指终结。
何烦:何必烦恼。
造化儿:指造物主。
咄咄:叹词,表示惊讶或感叹。
书空:在虚空中书写,比喻无实际意义地写文章。
忽发一笑冁:忽然笑起来。
安否:平安否泰。
喜愠(yùn):喜悦和愤怒。
蝉声:形容蝉的鸣叫。
蝇趐:苍蝇爬行。
无明:没有智慧。
化儿:化身。
谢不敏:表示自己才疏学浅,难以胜任。
【赏析】
《秋夕不能佳眠》,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对失眠的无奈;第五六句写诗人对失眠原因的怀疑;第七八句写诗人对失眠的原因的领悟;最后四句写诗人对失眠原因的否定。此诗以“不能”二字起笔,紧扣“秋夕不能”之意,开篇即用“昼坐既催颓,夜卧亦展转。”二句写失眠的原因:白天久坐则身心俱疲,夜间难眠则辗转反侧。接着以“检校百骸间,无一得安稳。”二句进一步说明失眠的具体表现:白天检查身体各部分皆感疲惫不堪,夜晚辗转反侧也难求一寐,如此这般,终夜不能入眠。以下四句写失眠的原因:既然白天身体疲惫不堪,夜晚辗转反侧,那么失眠的原因必然与身体疲劳有关。诗人又以“四大元假合”四句进一步分析失眠的原因:人体是由五行组成的,而五行又是相互联系的,当五行失衡时,人就会感到身体疲劳,从而影响睡眠。最后两句写失眠的原因的领悟:诗人通过反复思考后,终于领悟到失眠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人本身有执着之心,才会产生种种烦恼,从而导致失眠。
此诗通篇运用设问手法,语言简练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