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灵洞远,未羡三茅山。
柏子得妙见,梅花有奇攀。
虽无金碧丽,高士昔所关。

【注释】

灵洞: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下洞:指隐居在深山的隐士。

柏子:柏,即柏子树,柏子,柏子的果实,古人认为柏子能明目,故称柏子。得妙见:意谓得到高深的见解。见:见解,见识。

梅花:这里指梅花之花。有奇攀:意谓有独特的攀缘方式。攀:攀援,攀附。

金碧丽:用黄金和宝石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关:关联,关系。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作者任夔州司马期间。诗人因避“居易”讳而不直呼白居易,而以“居易”自喻,自称“下洞”。

“孤烟灵洞远”,是说自己远离朝廷,像仙人一样隐居在深山之中;“未羡三茅山”,是说没有羡慕过那些求仙访道的方士们。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自己远离尘世,与隐士无异,但实际上,诗人并不甘于隐居山林,而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借咏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柏子得妙见”,是说自己得到了高深的学问和见解;“梅花有奇攀”,是说梅花有一种特别的姿态,能够攀附在枝干上。这两句诗通过咏柏和咏梅,表达了自己追求高雅、超俗的情趣。

“虽无金碧丽”,意谓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但却能够高洁地生活;“高士昔所关”,意谓高洁的品格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重视。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高洁品格的重视和维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