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
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
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
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着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等。
“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诗人登上高高的竹阁,眺望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景色秀美如画。“幽襟”即诗人内心的幽静之情。“闲情”指诗人内心平静、恬淡的感情。诗人登上高高的竹阁,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心情十分舒畅。
“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皎洁的月光,诗人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感叹时光易逝,美景难再,因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珍视。
“晚意烟垂草,秋姿露点苔”,诗人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的草地,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岁月的变迁;那绿油油的苔藓,在秋天的阳光下,更显得生机勃勃,充满生气。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人想象着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陶醉于其中。这里的“佳宾”是指诗人自己,而“云瑟”则是一种乐器,相传是黄帝时期的瑟,因琴弦为云状而得名。“霞杯”则是用霞光制成的酒杯,相传是尧时的酒器。诗人以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答案】
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①
僧人依傍着苍劲的竹子修造的阁楼,我凭栏远眺,心旷神怡。②
我渴望的是清风习习,但清风却无法满足我的渴望;我渴望明月常驻,明月却无法常驻人间。③
我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的草地,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岁月的变迁;那绿油油的苔藓,在秋天的阳光下,更显得生机勃勃,充满生气。④
我想象着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陶醉于其中。这里“佳宾”是指诗人自己,“云瑟”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瑟,“霞杯”则是传说中尧时的酒器。⑤
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